中美談判剛結束,不到24小時,美又對華耍花招,暫停小額包裹免稅

由 王峯talk 發佈於 熱點

'25-08-01

中美貿易談判剛剛結束,不到24小時,美方又對中國耍起花招 ,宣佈暫停小額包裹免稅政策。中美貿易談判結果如何?美方耍花招又究竟怎麼回事?

衆所周知,不久前,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正式結束,雙方達成共識,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 24% 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90 天,這意味着中美雙方的關稅稅率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中美貿易談判剛剛結束,不到24小時,美方又對中國耍起花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自 8 月 29 日起暫停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這一政策的調整, 將對許多來自中國的包裹產生直接影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也明確表示稱,“希望美方恪守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爲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有專家分析稱,美國此次暫停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主要針對通過非國際郵政網絡寄往美國、價值不超過 800 美元的商業包裹,這些包裹此後將不再享受免稅優惠,需繳納所有適用關稅。對於國際郵政系統的包裹,則採用按商品價值的從價稅,或 80 至 200 美元的從量稅兩種徵稅方式。白宮方面給出的理由是 “維護國家安全” 和 “保護本土產業”,聲稱過去託運人利用小額包裹較低的安全措施將非法芬太尼等合成阿片類藥物、毒品等運入美國,此舉旨在堵住安全漏洞。但這一藉口實在難以令人信服,將正常的貿易政策與打擊毒品等非法活動強行掛鉤,顯然是在尋找藉口爲貿易保護主義行徑開脫。

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的這一政策調整將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美國國內的消費者和相關企業。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借助美國的小額免稅制度,通過 “低價直郵 + 小額免稅” 模式迅速打開美國市場,像 Shein 和 Temu 等電商平臺發展迅猛,爲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如今暫停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這些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將大幅增加,最終這些成本必然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商品價格。對於資金鍊緊張的中小賣家而言,更是可能因無法承受成本壓力而被迫退出美國市場,這無疑會損害美國國內的消費市場活力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此外,美國海關也將面臨巨大挑戰。據數據顯示,流入美國的非中國小額包裹量已從 2024 財年的 1.15 億件飆升至 2025 財年的 3.09 億件,如今每日約 400 萬件的小額包裹都需重新處理關稅事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雖表示已更新自動化系統,但業界對此能否有效應對錶示質疑。頻繁的政策變動不僅讓海關部門疲於應對,也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據分析,每年或將造成 47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中美貿易談判剛剛結束,不到24小時,美方就對中國耍起花招。由此可見,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的行事風格,已經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表裏不一的行徑,嚴重破壞了中美貿易談判的互信基礎,也讓全球市場對美國的貿易政策穩定性產生極大質疑。

在全球經濟復甦仍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下,美國理應與中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而非頻頻製造障礙。此次暫停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看似是一招 “妙棋”,實則是自損八百的短視之舉。美國若不摒棄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思維,持續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最終必將失去全球合作伙伴的信任,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其國內經濟也將在一系列不合理政策的衝擊下千瘡百孔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