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票房飈到42億?暑期檔迎來爆款,我想說:這纔是國人的電影

由 青石電影 發佈於 熱點

'25-08-01

要說近期關注度最高的電影,毫無疑問是這部《南京照相館》。

熱搜是一波接一波,票房更是突然高歌猛進。

在中國電影觀衆滿意度調查中,《南京照相館》的觀衆滿意度直接超過《哪吒2》位居首位。

那在市場疲弱、主旋律題材不再喫香的情況下,這部《南京照相館》做對了什麼?

在青石看來原因很簡單:

因爲它拍出了國人最想看的抗日電影。

勿忘歷史,其實就是不讓來時的那些坎坷,其實就是讓我們時不時地戳一下自己,那些血與淚的慘痛教訓。

《南京照相館》的故事以南京大屠殺爲背景,對於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我們都曾讀過。

而這部電影,直觀還原了歷史背後的慘烈。

比如日軍進入南京後慘無人道的屠城,他們用大刀揮砍頭顱,比賽誰先殺到100個就算贏。

一圈又一圈民衆圍在河邊被射殺,河水被鮮血瞬間染紅。

最令人深惡痛絕的還不止於此,因嫌棄小孩太吵日本兵衝過去把襁褓裏的小孩活活摔死。

這些畫面帶來的衝擊力不是一般的大,讓我們直白看到侵略者的殘暴。

同時影片中還塑造了伊藤這個角色,更是把侵略者的僞善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過去講述侵華日軍的作品中,多半都側重表現他們的殘暴與野心。

但他們其實一直在試圖掩飾自己的真實面目,美化侵略暴行,在宣傳和輿論上將侵華戰爭合理化。

影片中原島大地扮演的伊藤秀夫,一開始就以一種很能迷惑觀衆的形象出現。

伊藤是日軍隨行的攝影師,和別的日本士兵不同,他總是彬彬有禮,還流露出對槍殺中國人的畏懼。

後面他饒了阿昌一命,讓他幫自己洗照片,給阿昌提供短暫的庇護、食物和藥品,還笑着說“我們是朋友”。

並且承諾完成任務之後,會給阿昌通行證,幫助他離開南京。

導演差點就讓觀衆以爲,伊藤是那種“比較有良心的日本鬼子”,可到後面你會發現完全不是。

觀衆通過阿昌的視角,我們看見這個看似善良面孔下隱藏的殘暴。

他在南京街頭蹲下身來,將白米飯糰餵給一隻可憐兮兮的小狗,旁邊卻是被殺害的百姓。

阿昌在暗房洗照片時,伊藤推開暗房門時嗤笑道不怕透光,因爲“支-那人”的照片不重要。

他表面上按照約定給阿昌兩張通行證,實則讓站崗日軍殺死持有該通行證的人,保證大屠殺的祕密不會泄露,還美其名曰“仁義禮智信”。

可以說這個看似和阿昌做朋友、不敢開槍殺人的攝影師,實際上是僞善的侵略者形象。

所以阿昌在影片結尾的時候對伊藤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不是朋友!

導演對伊藤這個角色的態度,是全片最讓我想稱讚的地方,也是電影的突破,戳破侵華日軍的僞善。


導演申奧在採訪時說:

在南京他最大的感觸,是一羣什麼樣的人驅趕走侵略者、把南京建成如今繁榮昌盛的模樣。

答案就是無數擁有民族氣節的中國民衆。

所以影片的主角不再是外國拯救者,或是施暴者內部帶有反思色彩的個體。

而是最堅定地將敘事視角迴歸於中國普通老百姓。

國人不再是歷史敘述中被凝視、被拯救的客體,而是成爲這段慘痛歷史真正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講述者。

影片中因緣際會聚在吉祥照相館裏的人,他們並非生來就是英雄,一開始都只想着要活下去。

蘇柳昌(劉昊然 飾)本是一個郵差,爲活命不惜冒險假扮成照相館學徒。

照相館老闆金承宗(王驍 飾)開始就是典型的慫人,和一家人一直躲在照相館地窖中。

高葉飾演的龍套演員林毓秀,起初懷抱一絲天真的幻想,以爲唱戲能換來一線生機。

周遊飾演的軍人宋村義,爲了活下去躲在死人堆裏,即使被割掉一隻耳朵也不吭一聲。

給日軍當翻譯的王廣海(王傳君 飾)更不用多說,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一條命。

這羣人起初對家國大義和民族存亡沒有具體切身的感受,只爲在屠刀下求得一線生機才被迫爲日軍沖洗照片。

可當他們目睹日軍的暴行,親手沖洗出一張張同胞慘死的罪證時。

這些小人物內心深處的良知與血性被點燃,行動目標也從“保命”轉向了“保存罪證”。

影片後半段,林毓秀和王廣海有一次關於“日本人會不會輸”的談話,給青石留下很深印象。

林毓秀說不能再爲日本人沖洗相片了,以後日本人輸了,他們都成漢奸了。

王廣海笑說,日本人怎麼可能輸?但林毓秀紅腫着眼睛,用堅定的語氣重複了好幾次“萬一呢”。

說真的,在電影院聽到這句話的衝擊是很大的。

1938年沒有開天眼的中國人只知道,從甲午海戰開始日本人就沒輸過,所以王廣海既無奈又心酸地說日本怎麼輸中國怎麼贏。

他不敢想,很多中國人也都不敢想。

可就是在那麼絕望的境地,中國民衆還是沒有放棄希望和反抗,因爲他們看明白了日本人不把中國人當人。

所以我們看到阿昌面對日軍伊藤,從被迫說出“我們是朋友”的屈辱怯懦,到最終怒吼“我們中國人不許你們這麼糟蹋”的凜然正氣。

老金一家躲在地窖裏苟且偷生,卻在最後關頭舉起相機如舉槍般衝向日軍,高喊老子就是拍照片的,用生命捍衛民族氣節。

林毓秀也從最初只求自保的普通人,到最終冒死傳遞日軍罪證的勇士。

這些小人物在歷史的至暗時刻,用最樸素的方式守護着真相、保衛了祖國。

也正是因爲千千萬萬像阿昌、毓秀這樣英勇抗爭的民衆,我們才取得了被王廣海等人看來“不可能”的勝利。

其次是,不該拍的沒有拍的部分。

以往很多以“南京大屠殺”爲題材的作品,總會赤裸直接再現這場殘暴無比的反人類暴行。

但申奧導演在《南京照相館》開拍當天,就直接表明不會把血腥暴力等惡劣行徑當成噱頭。

希望歷史上的所有受害者,不要在銀幕上再次受傷。

申奧導演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爲遵循這個創作理念,他在拍攝影片過程中規避很多激烈施暴鏡頭,呈現出很好的分寸與剋制。

比如臭名昭著的“殺人比賽”。

兩位日本軍官對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進行屠殺,比賽誰砍的頭更多。

電影在重現這張照片時,卻先從一尊破敗的佛像入畫,在看不見的背面,排列着我們數不盡的同胞。

用軍官輕描淡寫的“打疫苗”,影射日軍在人體進行細菌試驗的慘無人道。

觸目驚心的“摔”小孩畫面,不僅出現在遠景之中,還被進行模糊化處理避免血腥和暴力的直白展現。

還有借用遠景模糊處理砍頭、活埋、火燒等兇殘畫面,不適的鏡頭只給聲音沒有畫面。

點到爲止卻也恰到好處,因爲隱藏在鏡頭之後的是什麼觀衆都明白。

尤其是在拍攝女性遭受凌辱的場景時,導演更是有意規避了過於直接的裸露和肢體暴力。

比如慰安所的那一幕。

畫面裏是房間內傳來的尖叫,下一鏡一個身染性病的日本軍官從房間內走出。

聲音戛然而止,屋子裏真正的殘酷鏡頭沒有拍,但觀衆可以從僅有的內容裏去消化悲劇。

全片沒有用任何一個鏡頭,表現女主同事被凌辱的過程。

直接用一個發瘋的結果代替了具體情節的展現,暗示慰安婦被日軍折磨蹂躪的生不如死。

連很多受害女性的遺體,導演也會特意囑咐工作人員用假人。

這種留白的拍攝,也體現在林毓秀這個角色身上。

林毓秀前腳被叫去給日本人唱戲,下一個回來的鏡頭就是頭髮凌亂、衣服不整和精神恍惚。

而林毓秀到底經歷了什麼,想必觀衆已經瞭然一切。

在路演過程中高葉說,原本一稿中是有一場戲專門寫林毓琇的遭遇,但第二稿直接被刪了。

對此導演申奧直言,沒有爲什麼,就是不想!

我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是爲了給觀衆展示血腥暴力侵犯等惡劣行徑。

而是爲了讓大家記住那段歷史,記住全中國人民一起創造了奇蹟。

不得不說導演申奧的處理堪稱神來之筆,他用近乎“留白”的鏡頭語言,將暴行深藏於冰山之下,守護了遇難者的尊嚴。

也讓歷史控訴更具穿透心靈的力量,這不是迴避而是最高級的表現手法。

除此外在展現侵略者暴行時,導演還巧妙地設置了照片這個介質。

影片中把拍照和開槍這兩個動作交叉剪輯在一起,一個是“記錄”,一個是“殺戮”。

可在這場戰爭裏,它們幾乎是同一個動作,深刻體現出伊藤的記錄行爲本身也是一種暴行。

伊藤作爲日軍攝影師,將鏡頭對準了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對準了那些被虐殺的無辜百姓。

在他的鏡頭下南京城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每一次快門的按下都像是一聲罪惡的槍響,伴隨着無辜生命的消逝。

影片開場,吉祥照相館的牆上,掛滿了南京市民的照片,照片裏的他們平凡幸福。

可伊藤拍攝的照片中,那些全家福中的人們已經在廢墟中支離破碎,照片中成年禮的姑娘哭喊着被日軍在血泊中拉走。

當吉祥照相館照片裏那些笑着的百姓一一對比他們之後死難的場景,那種美好被擊碎的憤怒和無力感簡直讓人窒息。

而這樣通過照片對比的拍攝,也比直白拍出來的暴行更加猛烈和持久。

同時電影不只圍繞“照相”這個動作拍出日軍視角的暴力屠殺,也拍出了中國人視角下的照片。

一張和“電影皇后”胡蝶同框的膠捲,承載着林毓秀追求摯愛的演員夢想。

一張通行證上的人像照,寄託着平民百姓能夠逃出人間煉獄、存活下去的希望。

一張不是全家人的“全家福”照片,在戰爭下流淌着平凡人的團結與溫暖力量。

還有一張張照相館裏的風景圖:北京故宮、上海城隍廟、杭州西湖、武漢黃鶴樓、萬里長城。

這些照片映射着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映射着中國人面對日軍侵略寸土不讓的堅定意志和對守護家園的決心。

可以說《南京照相館》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讓我們再次深刻地認識到南京大屠殺那段歷史的慘痛。

這部電影在票房上,連續7天票房破億,截至目前累計破8億。

不僅創下46項票房紀錄,平臺預測的最終票房也從最開始的12億上調到37億。

截止到發稿前,這個數據還在漲,已經飆到42億了。

口碑上,豆瓣開分8.5,之後上漲到8.6,成爲暑期檔口碑最好的作品。

不少觀衆看完都打出好評,甚至給出近十年最佳抗日戰爭電影的評價。

看完電影我想說:

讓我們將這段歷史銘記於心,將真相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歷史。

同時也提醒着國人,要不斷努力讓國家和民族變得更加強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

影片結尾出現了,勿忘國恥,吾輩自強,八個字。

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每個國人應有的擔當。

這樣的良心佳作,值得我們去觀看!

青石電影|小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