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瀋陽雙線量產!六代機產能碾壓美軍,五角大樓連夜改定義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7-02

2025年3月17日凌晨,成都黃田壩機場的灰色戰機刺破夜幕,以2.5馬赫呼嘯而過——這架代號殲-36的六代機剛完成第17次試飛。同一時間,瀋陽的“雪鴞”六代機在連續5天高強度測試中,做出90度仰角機動,連矢量噴口都不需要!而此刻五角大樓燈火通明,將軍們正爲衛星照片焦頭爛額:沈飛新建的超級工廠規模堪比12個足球場,脈動生產線已開足馬力。

​產能碾壓:脈動線三天造一架,美軍七年磨一劍​​

當西方還在爭論六代機標準時,中國兩條技術路線齊頭並進。成飛直接把殲-20的智能生產線搬來造殲-36,每月下線半架原型機。沈飛更絕——用“數字孿生”技術把風洞試驗砍掉三分之二時間,氣動設計迭代提速300%。反觀美國NGAD項目?三年憋不出1架原型機,93%的零件卡在供應鏈裏,發動機葉片裂縫問題還得熬七年。

​​技術代差:激光武器配三發引擎,AI蜂羣改寫空戰規則​​

殲-36背上凸起的“駝峯”藏着大殺器——三臺WS-15發動機總推力41噸,多出的動力專供機載激光武器燒燬導彈。機腹彈艙塞進8架攻擊-11無人機,演習中曾癱瘓整支防空旅。更讓北約冒冷汗的是“雪鴞”的絕活:無垂尾機身靠等離子體流動控制,2月試飛時像落葉飄般輕鬆改出螺旋,這機動性連蘇-57都得喊聲老師。

​​美國破防:B-21連夜改名叫“六代機”​​

中國雙機型試飛畫面流出後,五角大樓凌晨兩點還在堵車。將軍們吵通宵想出的對策,竟是給B-21轟炸機貼新標籤:“全球首款六代戰鬥機”!俄媒嘲諷:“莫非轟炸機也能空戰了?” 美軍退役飛行員一語道破:“F-35生產線還在修修改改,中國六代機都開始爆兵了,這仗怎麼打?”

​​2030年勝負手:隱身航母殺手 VS 島鏈游擊戰​​

殲-36的3000公里作戰半徑不是擺設——從海南起飛能覆蓋關島,8枚超遠程導彈專盯預警機和加油機。而“雪鴞”輕型設計直奔航母:飛翼造型貼海突防,可變翼尖經過臺海上空自動收起隱身。美軍想用“睡蓮基地”戰術分散部署?看看沈飛新廠房的衛星圖吧:12萬平方米工廠全力運轉時,年產量可能突破200架!

當殲-36的激光炮點燃夜空,五角大樓修改定義的文字遊戲顯得如此蒼白。從殲-20量產超百架的“中國速度”,到六代機雙線並進的體系化突圍,背後是陶瓷基複合材料耐受3000℃的突破,是脈動生產線三天總裝一架的硬實力。這場跨越代際的空中革命早已註定:真正的殺機不在雲端,而在西北實驗室第901次耐腐蝕測試的數據裏,在瀋陽工廠徹夜轟鳴的數控機牀中。大國的翅膀,從來只靠血汗鑄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