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近期再度出現了一部豆瓣高分劇。收官之後,超3萬人爲《無盡的盡頭》打出8.2分。

這是一部展現近年來一大熱門議題——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劇集,講述未成年人檢查小組初創,也就是所謂“未檢”。該劇刻畫了檢察官林之桃與助理檢察員白恩宇,爲了孩子們,攜手對抗人性之惡的故事。
此前該領域已經有一部劇集《九部的檢察官》。而《無盡的盡頭》能獲得好評,不但在主題上真正突出了未成年人保護的難點和價值,也在許多細節上有難得的完成度,比如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刻畫,以及在法律條文、司法流程等層面的嚴謹。

但這種製作上的加分,並沒能很好地轉化到傳播層面。
截至收官,該劇的站內熱度止步於25000,考慮到近年來這項數據的水準線不算讓人滿意;而根據雲合數據估算,該劇的熱播期集均數據約在千萬上下。從話題表現來看,根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劇的累計上榜熱搜232個。
在電視端,該劇在浙江、江蘇雙臺播出,根據酷雲數據,平均收視率分別在0.3、0.2上下徘徊,在每日收視榜中基本在五名開外。
爲何該劇的高認可度,沒能完成口碑轉化,形成更廣泛的觀劇願望?或可從《無盡的盡頭》開播後遭遇的爭議來理解。
開頭八集播出後,首個案例是校園霸凌致死案,施暴者因爲一次關於“記值日”的誤會,導致最終的霸凌演變成墜樓的嚴重後果。而當基於未成年保護對施暴者判處八年徒刑,被害者家屬認爲檢察官收受賄賂採取報復行爲。

這一情節導致該劇開播後遭遇大批觀衆上線“怒打一星”,認爲其污化被害者家屬、轉移矛盾。其實正如許多評論指出的,這種行爲其實是客觀存在的,但如此委屈、“不爽”的情節,在當下的觀劇市場會遭遇越來越低的觀衆心態閾值。
從過往兩年的現實題材劇集反饋也能看到,觀衆對類似的“虐”感劇情正在變得不耐受,而這樣的情緒,讓諸如警察、醫生等社會奉獻型職業劇,或者表現職場類困境的內容,難以持續吸引當下的觀衆。
或許正如一些觀衆所說,生活這麼不容易,想看點爽的內容怎麼了?也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主打爽感的微短劇乘着市場的東風快速崛起,觀衆正在更多尋求內容的解壓與觀看體驗的爽,而對內容的現實性、思辨性需求是下降的。
其實無需對這種內容需求做過多評判,但至少從當前的環境看,類似題材的內容在近幾年確實更難獲得出圈。
此外,從近兩年的觀劇環境來說,《無盡的盡頭》要想靠口碑轉化完成劇集熱度出圈,也正處於一個難度較大的節點。

一是因爲外部競爭環境的加劇,二是國產劇集內容的品控不確定性,整個市場正處於基本盤加速流失的狀態,很多觀衆已經逐漸失去了觀劇願望,離散型邊際效應正在變得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口碑傳播到轉化的效率必然是在變差的。
加上過往口碑營銷、刷分控評等問題,導致觀衆對劇集口碑傳播內容,整體處於一種謹慎的接收狀態,也讓傳播難度進一步加大。去年9.6分的《山花爛漫時》、8.8分的《天行健》以及8.3分的《日光之城》等劇,都出現了熱度口碑嚴重倒掛的問題。
從中我們或許能看到的,是整個劇集行業目前面對的困境。
紓解市場難題已經是勢在必行,而行業需要做的是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製作機制,讓內容生產的確定性提升,且不只是迎合觀衆偏好,而是真正打造具有長視頻價值的好內容,重新培養觀衆的觀劇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