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樣也能進娛樂圈?怪不得翻車呢…

由 橘子娛樂 發佈於 娛樂

'25-11-05

史詩級翻車現場!

覺得這樣道歉很可愛嗎?

仇人看到都釋懷了...

三天上了七個黑熱搜,不用橘多說你也知道是誰了⬇️

別看這場直播策劃暴露出了種種不專業,但self-portrait並不是什麼野雞品牌。

它2013年成立於倫敦,2014年因爲Jennifer Lopez在《美國偶像》裏穿了它名聲大噪,

之後上身的還有凱特王妃,碧昂斯,克里斯汀等等。

近年打入中國市場,

趙麗穎是代言人,

她在電影《喬妍的心事》中穿的這件禮服就出自他家。

劉亦菲在《玫瑰的故事》裏也穿過,

迪麗熱巴、歐陽娜娜、王詩齡都上身過,

金智秀Jisoo還給他家拍過廣告大片。

這次直播活動是翁青雅作爲時尚探訪官採訪朱珠,向觀衆介紹品牌亮點。

結果萬萬沒想到…

看之前,能尷尬到哪去?

看之後,求一雙沒看過這個採訪的眼睛。

被詬病最多的是說她沒禮貌,

先是進門之後不管嘉賓,自己徑直往裏走,

朱珠扶着門,在原地不知所措,一臉懵地問:他們(外面的攝像人員)進來嗎?

翁青雅不回答,站在原地用手勢示意朱珠進來。

朱珠不好意思地笑着把門關上。

11月世界名畫

這時候翁青雅似乎意識到要停下來等一下嘉賓,

但在朱珠禮貌性的說了句“請進”之後,

她又獨自走在前面,走到沙發前也絲毫沒有謙讓嘉賓的意思…


按照基本禮儀,主持人應該請嘉賓先坐下,結果她徑自落座,和站着的朱珠說了一句「很高興見到您」

讓大衆尬到冰點的是,因爲經驗有限或準備不足暴露出的僵硬和無所適從…

採訪開始基本沒有寒暄和暖場,說了一句“很高興見到您”之後就開始自顧自地背稿,

可能是因爲緊張,頻頻卡殼,不停地“然後,然後”,

(一臉侷促,尷尬地低頭看手卡的樣子像極了被抽查背課文卻背不出來的橘了…)

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之間的交互是非常重要的,

但朱珠回答的時候,翁青雅基本都是在東張西望,完全沒有互動,

朱珠一頓高質量輸出後,有經驗的主持人會根據嘉賓的回答進行追問或延展,

但她只用一句“是的”作爲回應,草草進入下一個話題,主打一個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最後工作人員上來救場,因爲屬於臨時安排,工作人員大半身處於畫外,

朱珠看她沒位置坐,主動讓她坐到另一邊,然後翁青雅就自然成爲了畫面中的“c位”,

相對於工作人員的侃侃而談,翁青雅夾在中間就更加侷促了。

過程中數次看向提詞器還是緊張到結巴,頻頻撩頭髮緩解尷尬,

整個過程中翁青雅的狀態都很拘謹,看起來完全不懂怎麼採訪,更別提控場。

如果是0經驗小白倒還能理解,

可她從高中起就去英國留學,碩士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參加節目的時候,還是金融傳媒行業的實習生。

#倫敦藝術大學,QS排名(藝術與設計)世界第2名,被譽爲藝術界的“清華北大”,

家世背景也很不一般,去年在《心動的信號》節目中開奔馳入場,更是被扒出私下開三百多萬的賓利,據說父親是某企業董事長。

有這樣優越的家世和名校光環加持,卻如此的缺乏專業素養、禮儀常識,以及過度緊張導致的扭捏也是大衆對她失望的原因。

質疑聲鋪天蓋地,

“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這句話,她真聽進去了”

“她都能有工作,爲啥我沒有”

即使事發之後立即發微博道歉,但因爲文案寫的讓人覺得是在插科打諢,網友並不買賬,

還有人說她這是職場自嬤。

(自嬤,指通過自我客體化展現脆弱美感以獲取情感共鳴的行爲模式。表現爲防禦性自嘲:用預先自我矮化的方式消解現實挫敗感,如“嗎嘍的命也是命”。)

饒雪漫給她評論打圓場,反而加重了網友心中的不平。

唏噓有錢就是好,犯了這麼大錯還有人給她解圍。

饒雪漫確實很愛她,在《心動的信號》錄製期間,多次表達對她的喜愛,

私下多次聚餐,即便改航班也要和她一聚,

說到《心動的信號》,因爲翁青雅這次主持的爭議,曾在節目中和她有過罅隙的孫樂言也被拉出比較,

說同樣是主持活動,孫樂言落落大方且有內涵,

# 孫樂言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主持過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後面擔任南方財經新聞主持人。

甚至在孫樂言帶貨視頻的評論裏圍剿翁青雅。

觀衆對二人的雌競敘事,在去年《心動的信號》中就有過,

兩個人從出場就備受矚目,

一個明媚濃顏,被稱爲現實版貝微微

一個清冷淡顏,像周雨彤和陳都靈的結合體

節目裏兩人交流不多,最出圈的名場面是因爲男嘉賓奧斯卡,二人有過一次正面對峙。

起因是奧斯卡跟二人都有過約會,

由於翁青雅之前表達過對奧斯卡的好感,

再加上奧斯卡的回答模棱兩可,

孫樂言迫切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

直接當着衆人面把翁青雅叫出去私聊。

面對孫樂言的鋒芒,翁青雅的回答小心翼翼,對比非常強烈

當時輿論場都偏向心疼翁青雅,

說孫樂言是雌競是80姐,

更被封爲“戀綜包文婧”

後面奧斯卡拉着孫樂言爆燈,兩人牽手成功,如今還在一起。

熱度最高的翁青雅和彭高,卻從官宣在一起到分手僅用了十天,被稱爲“戀綜史上最快be”,成了很多人的意難平。

所以有了今天一邊倒的輿論,說當年的事誰對誰錯,如今高下立判。

還有人說她之前營造的清冷人設,實際是腦子長時間不轉造成的腦袋空空、言之無物。

從節目中可以看出,她一貫把自己放在客體位置,總是透露出扭捏、不自信。

在節目裏,聽到對方是年級第一,她覺得“這可以吹牛吹一輩子”,

父母的陪伴缺位,從小就會討好他們,

逐漸養成被動、慢熱的性格。

呆呆的說話方式、採訪對話中的弱勢者氣場,確實是她一貫的風格。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大家會覺得她「空」,

從小被家庭保護得太好,沒有經歷社會化練習,這次採訪算是她在內娛的第一次活動。

在一個陌生環境裏,她習慣性把自己置於“被審視者”的地位,不慣於和當下建立連接,這一點和主持人必備的素質背道而馳。

另外,她被“海歸富家千金”“清冷系美女”這樣的標籤綁定,沉浸在完美的意識裏,一舉一動皆是從維持身份出發,過分在意得體反而會動作變形。

大衆因爲她的家世、外貌而倍感期待,最後發現她“德不配位”,於是對她的謾罵、憤懣格外洶湧。

背景、學歷、顏值或許是優速通,但真正能讓你在站穩腳跟,氣定神閒的,坐在對面的朱珠似乎就是答案,

當初她在mtv做主持,常常因爲語速和聲線以及採訪沒有重點被嘲,

她清楚自己的短板,一次次打磨,盡全力做功課,預設對方的回覆,做足準備,

她說她不是在幫誰賣命,她是在過程中塑造自己。

這條路,翁青雅還要走蠻久。


最後一句

除了翁青雅本身不夠專業的問題,

期間因爲流程/臺本/站位引起的尷尬,品牌方的活動策劃就沒問題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