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的張小婉,在洛陽有怎樣的奇遇?

由 時尚芭莎 發佈於 時尚

'25-07-25

張小婉在盧舍那大像龕前。


作爲演員,張小婉用表演贈予人們歡笑;作爲歌手,她又用音樂傳遞感動和力量。這次,我們一同來到洛陽,在龍門石窟看千年石刻,在牡丹閣賞盛世芳華,在隋唐洛陽城體會古都遺風。不知不覺,這座歷史底蘊與煙火氣息交融的古都,早已慷慨地將我們攬入懷中,喚醒了小婉的故鄉記憶,更治癒和撫慰了每一顆來到這裏的心。


從北京出發,只需三四個小時的光景,便能乘坐高鐵抵達洛陽,深入這片別具魅力的中原腹地。列車駛入河南境內的那一刻,張小婉望着窗外喃喃:“我到家了。”從科班畢業的音樂劇演員,到通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被人們看見,再到亮相今年春晚,參加《乘風2025》,她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被更多人喜歡。而無論走到哪裏,她從未忘記自己出生成長的中原大地。


河南是張小婉的故鄉,雖成長在鄭州,但與洛陽毗鄰,記憶裏也安放着小時候與母親同來遊玩的時光碎片。如今重遊,又有別樣感受,她說:“作爲河南人,我很愛我的家鄉,希望能爲家鄉做一點點事情,讓更多人看到它的美。這次拍攝我一聽是洛陽,當時就想:我一定要來。”


在龍門石窟淨化心靈


仲夏夜,洛陽城郊,伊水潺潺。這一晚,月光呈現出奇特的暖橙色,傾瀉而下,照亮了穿越千年的龍門石窟。在石窟造像前,張小婉安靜駐足,一瞬間,勾連起了有關故鄉河南與童年的無數回憶。


在張小婉的記憶中,小時候曾跟隨母親來到石窟,擠在遊客中仰望佛像。記憶雖已變得模糊,但多年後,當她再次來到這裏,有關洛陽的記憶碎片與當下的時空堆疊,又創造出了新的畫面與感受。


夜遊龍門石窟,在石窟內規模最大、最精美的大型羣雕造像——盧舍那大像龕前。


飄帶無袖連衣長裙CELLO SONATA

高跟鞋Jimmy Choo


白晝喧囂漸隱,盧舍那大佛蔚然安坐,面容慈祥,目光穿越千年,俯瞰人間悲喜。人潮退去,月光下面對大佛的張小婉,仿若無人之境。問她,心裏是怎樣的聲音?她的語速比平時慢了許多:“激動、感動。那一瞬間,心裏所有的壓力,平日裏的浮躁、雜音,都被清空了。面對大佛,我覺得也是在安靜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月光之下,也獲得了淨化內心的能量。這種感受很久沒有過了。”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盛於大唐,歷經十餘朝的錘鑿,凝結成十萬尊佛像、六十餘座石塔的恢宏畫卷。作爲世界文化遺產,這片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峯寶庫訴說着東方佛教的包容與哲思。古人以鑿石爲信仰,將生命的叩問鐫刻山崖。


在盧舍那大像龕河對岸的觀景臺。


百褶連衣裙TANGXINDAN

翡翠耳飾 寶藥紅jade art


正如在龍門石窟感受到時間的寬廣與東方智慧的博大,洛陽這座十三朝古都,對於張小婉而言,如同一本讀不完的書。“洛陽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蘊藏着豐富厚重的文化。這些文化讓我們知道自己從哪裏來。”


龍門石窟的璀璨夜景。


而說起文化,豫劇帶來的回憶瞬間湧上心頭。張小婉生於梨園之家,對於她和家人而言,豫劇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每天的日常。“在我家,豫劇就像咱們平時哼歌一樣自然。比如開心的時候就會唱上兩句,怎麼形容呢?就有點像咱們平時唱‘咱們老百姓啊,今兒個要高興’,張嘴就來,特別熱鬧。”


作爲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對於唱腔、身段、手勢、情感表達都有着特別的要求。在張小婉家中,很多長輩都是豫劇從業者,這也讓小婉順理成章地成了家中豫劇苗子的“重點培養對象”。豫劇不僅是文脈的傳承與技藝的淬鍊,更定格了珍貴的親情瞬間。小婉回憶說:“開始學習時,是姥姥姥爺一句一句、打着拍子教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特別有愛、特別溫馨。現在姥姥姥爺已經不在了,這些瞬間都成了珍貴的回憶,我經常能想起來,好溫暖。”


小婉坦言,直到大學時代,因爲恩師的提點,她才真正經歷對於豫劇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覺醒”;當年積累下的童子功,也讓今天的她在專業上受益匪淺。“越長大越能體會小時候學習豫劇經歷的寶貴,我也更加熱愛戲曲和傳統文化。特別是看到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開始‘血脈覺醒’,關注傳統文化,很有共鳴。就像時尚一樣,這是一個輪迴。”


盧舍那大佛旁的菩薩和弟子造像。


在牡丹閣綻放生命力


如果說龍門石窟是洛陽曆史積澱的縮影,那麼牡丹則是大氣從容的坦蕩表達。“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無論是否飽讀詩書,人們腦中總有一些與牡丹有關的詩句。無論是在洛陽,還是整個中華文化的語境中,牡丹早已超越花卉的界限,化作承載美好祈願、喚醒內心自信的“精神圖騰”。


雖已時值仲夏,錯過了“動京城”的花期,但洛陽的絕美地標“牡丹閣”在用另一種語言向世人傳遞着牡丹之美,更將牡丹文化詮釋到極致。



牡丹閣設計了不少適合女生拍照的優美場景。



桃心領傘擺抹胸上衣、刺繡半裙M essential


在這裏,編鐘鳴響,歌舞翩躚,李白、王維的詩句在耳畔迴盪,洛神賦的倩影躍然眼前。釉枕上、妝盒中、瓷器上,牡丹紋飾的雅韻沉睡千載而不褪色。小婉流連其中,感受着國色天香的從容氣韻,不忍離去:“牡丹閣我真是強烈推薦,太美了,有亭臺掩映,還有不少特別上鏡的設置。我覺得這兒尤其適合女生,能增加很多能量!”


在各種鮮花中,張小婉對牡丹也有着特別的偏愛:“牡丹是花中之王,它的富貴、豔麗、大氣,還有恣意綻放的生命力,特別吸引我。每次看到牡丹,都會覺得心情好好,也喚醒了身體裏更多的生命力。”



層層燈帶交疊,如牡丹花開的形狀。


桃心領傘擺抹胸上衣、刺繡半裙M essential



如同牡丹的從容綻放,張小婉也在一段段成長、一次次蛻變中,迎來了新的綻放。從故鄉河南的梨園世家到北京舞蹈學院的藝術沃土,從幾年前通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被人們知曉,到如今收穫萬千粉絲的喜愛,她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在張小婉看來,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參加了《乘風2025》。初舞臺上,一曲《唱唸愛》驚豔亮相,流行音樂中完美融合戲曲元素,唱腔婉轉,身段翩躚,她成爲全場最大黑馬。之後的每一次公演,她都全力以赴;直到成團夜,把屬於她的那一份殊榮收入囊中,參加時不問結果,但最終她用專業和對舞臺的尊重收穫了應有的碩果。


牡丹閣的石柱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牡丹花飾。


提花不對稱上衣、半裙M essential

翡翠耳飾 寶藥紅jade art


這種對於舞臺的渴望與尊重,源自姥姥姥爺的言傳身教。“小時候,姥姥姥爺會去農村表演豫劇。再簡陋的舞臺,他們都會認認真真‘扮上’,服、化、道樣樣都不馬虎;臺下荒草叢生、塵土飛揚,但只要有一個觀衆,他們都會用全部熱情專注表演。就連演出前後的‘拜臺’儀式,也從沒有省略過。”


張小婉也將這種對舞臺的尊重與敬畏心延續到了今天屬於她的舞臺上。雖然內心是個“i人”,但只要面對舞臺,就要求自己必須氣場全開。“上臺那一刻,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能量去付出。就像這次在《乘風2025》,我對每一次舞臺都沒有一絲的鬆懈,因爲我知道舞臺的珍貴,知道需要付出多少年的努力纔有機會站在這裏。所以我一定不能辜負它,更不能辜負自己。”


牡丹閣亭臺掩映,處處有牡丹元素。


問她,參加《乘風2025》之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那就是,我紅了。”她一如往常的快言快語,但眼神中卻有了更多嚴肅與坦誠。


“能和那麼多前輩偶像同臺,真的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和姐姐們的相處過程中,收穫了很多能量;我們一起喫住、一起排練、一起哭笑、一起努力,就像回到了學生時代,這種經驗很難複製。從開播之前網傳名單的任何版本都沒有我,到公演時逐漸有人在臺下喊我的名字,到最後成團,我經歷了成長,也被更多人看到。但其實對我來說,紅,真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情。說實話我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這是我現在要學習的一門功課。因爲成爲‘明星’的精神價值要大於世俗意義,希望可以給喜歡我的人們帶來更多力量。”


牡丹閣展出的各種牡丹紋飾。


來洛陽,找回踏實與安心


洛陽,對於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而言,意義非凡。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在洛陽登基稱帝,並改唐爲周,以神都洛陽爲首都。在這裏,她創造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書寫下一代女皇的歷史傳奇。


小婉洛陽行的最後一站,是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作爲武則天宮城的核心區,隋唐洛陽城見證了武則天執政期間的輝煌歷史:應天門的雄偉、明堂的莊嚴、天堂的神祕、九洲池的雅緻,穿越千年得以復原。


隋唐洛陽城常有精彩的唐代歌舞表演。

前景爲舞蹈演員王亞楠、王亞麗。


張小婉 斜肩連衣長裙Acne Studios

鑽飾高跟鞋Jimmy Choo


天堂,不僅是武則天感應四時、與天溝通的御用禮佛聖地,也是中國古代最高的木構建築之一。在天堂腳下,張小婉彷彿聽見女皇的豪情迴響,穿越時空,中原的血脈與自信在此交融。


舞蹈演員王亞楠、王亞麗和張小婉在天堂的恢宏階梯上。


張小婉 斜肩連衣長裙Acne Studios

鑽飾高跟鞋Jimmy Choo


“我爸爸是上海人,我的戶口也在上海,但是每當提到故鄉,我都會說我是河南人,因爲我從小在河南長大,對這裏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河南的方言很可愛、很親切,所以無論在任何城市,見到來自河南的朋友,我都會用河南話跟他們打招呼。”


在皇家園林九洲池的遊船上。


象牙色絲綢褶澗長裙McQueen


一句“咦,老鄉兒”,瞬間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也讓空氣充滿了溫度。而讓洛陽這座古城氤氳出人間煙火氣的,還有美食。厚重的歷史底蘊在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中,散發出更加親切鮮活的質感。


在皇家園林九洲池的遊船上。


象牙色絲綢褶澗長裙McQueen


“國花牡丹盤中開,銀絲燕窩出水臺。素菜葷做成一絕,不嘗枉到洛陽來。”這一次,小婉也體驗了有1300多年曆史的“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菜式之一


所謂水席有兩層含義,一是道道菜離不開湯湯水水,二是上一道撤一道,如同行雲流水。水席24道菜,喫得滋潤、酣暢,也勾起了小婉味蕾上的鄉愁:“水席裏每一道菜都非常符合我的口味,酸酸辣辣,湯湯水水。喫完之後還能出出汗,舒服得很,像回到小時候。對於現在的我來說,認認真真喫一頓飯太珍貴,也太重要了。”


九洲池茶室的各式茶點與香茶。


小婉愛着中原,更愛這裏的人。在她眼中,河南人樂觀、幽默、熱情、大氣。這些特質在她的家人身上有着最好的印證,同時也影響和塑造着她的人格:“我的姥姥、姥爺、媽媽,他們爽朗、善良、樸實、堅毅。而且從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告訴我要‘不卑不亢’,剛開始不明白,但後來發現,他們本身就是最好的詮釋;也像我小時候學的第一段豫劇就是《花木蘭》的《誰說女子不如男》,他們的活法和態度教會我如何生活。”


夕陽下的應天門。


隋唐洛陽城的九洲池。(攝影:徐凱)


自從姥姥姥爺去世之後,張小婉回河南的次數也減少了,而此次洛陽之行,讓她收穫了久違的愜意、安心與親切。“在北京,大家好像每天都在解決問題,或者焦慮未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很‘快速’。這次到洛陽,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尤其是這裏的人們,質樸、熱情、奔放,每個人都會很自豪地討論自己的家鄉,好親切。那種感覺真的讓人特別踏實、安心;也希望更多人能有機會來到洛陽,收穫屬於自己的能量。”




編輯/ 李津

攝影/ 張弘凱

採訪、撰文/ 郭蓉

造型/ 雨析

妝發/ 陳凌

造型助理/Bimbi

現場助理/ 習嘉文

特別鳴謝/ 洛陽文旅集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