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

錢又開始往地產跑了?
最近,地產板塊還跑出了一小波行情,不僅股價有所上漲,也收穫了不少資金量,在某種程度上,地產也該“解解渴”了。
這一波的上漲邏輯是啥呢?情緒催化。
地產已經調整了好幾年了,銷售數據、拿地數據、房企的債務問題,對市場信心的抑制作用還是很大的,讓地產直接見底。
但,越是這樣,一點利好,就能反彈一波。
商轉公的城市越來越多,這是近期最大的實質利好,不僅降了房貸,還降了居民槓桿。
資金確實也在往房地產裏面進,比如,“白名單”項目,拿到了不少錢來保交樓;出險房企的在化債問題上,也比較積極;就連頭部房企的大股東,都在積極提供資金支持。
月底就又要開大會了,那麼上頭對房地產的調子是啥呢?
市場都是偏樂觀,甚至在賭,會有更大的利好,來刺激房地產,相關的小作文不少,各種“王炸政策”,預測房地產的春天。

“全面取消限購”的呼聲很高,甚至已經是“月經貼”,隔段時間就要喊一次,現在呼聲更高了,因爲廣州已經在研究取消限購、限價、限售了。
如果北上深能放開,確實是“王炸”,一線城市的樓市可能會成爲熱錢聚集地。
而“取消增值稅、首付降到10%、繼續降低貸款利率”,這些猜想很激進,但也有現實基礎。
稅費調節一直以來就是房地產調控的主要手段,而首付和利率同時降低,在減輕購房負擔的同時,還能擴大需求面,而不至於給銀行帶來更大風險。
但是,“小作文”依然只是“小作文”,後續能不能成,還得另說。
長期來看,真正大行情,還得靠地產真正觸底反彈。

樓市現在啥情況呢?分化調整。
在所有的城市裏面,一線城市的復甦,是最明顯的。
比如北京,成交明顯上漲,機構統計,北京上半年成交,同比漲了20%;上海5月份成交漲了17%,上半年上海25個“日光盤”,而且成交從內環向外環延伸。
但是,三四線都不太樂觀。

現在無論是消息面還是現實層面,樓市都在靠一線城市來帶動。
但是,一線城市的內部分化也非常嚴重。
比如土地,房企開始在一線城市“搶地”了,一些核心地段還是非常受歡迎,高溢價拿地比較普遍,但是冷熱不一樣。
北京的海淀永豐、豐臺麗澤,能達到最高限價,但是房山這樣的遠郊,還是流拍;上海前灘能繼續刷新樓面價,但是在臨港片區,還得政府回購託底。
核心地段還是能夠保值。

但是,房地產到現在,地段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唯一的,價值的分化也越來越明顯。
房市中的錢在往哪裏流呢?新房、高品質住宅、產業核心區。
以前的買房,更像是搶資產,在覈心地段,買到就賺到,但是,現在房子開始轉向消費品,那麼大家想要的就是“好房子”了。
今年,新修訂了《住宅項目規範》,對好房子有了好多新要求,比如層高不低於3米,房子要智能化,尤其是技術規範調整後,高得房率就很普遍。
在與傳統公攤相比,好房子的得房率,更有性價比。
而在“折舊”之後,同一地段的新房、次新房、老房子之間,在不考慮學區等外部因素,價格梯度就很明顯,新房>次新房>老房子,三種房子,跨越三個時代,這裏面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不少老房子,都成爲好地段的價值窪地,同一片區5-6萬的老房子,8-10萬的次新房,15-20萬的豪宅並立,而他們的起點,可能都在4-5萬左右,價值差異,也就是幾年的光景。
另外產業託底還是很明顯的,產業和房價雙向促進。
比如,之前,互聯網大廠附近,房價都比較堅挺,BAT附近,都有很高的租售比。
只不過,這幾年,大廠衰落,但是高科技起來了,AI、機器人等,又能帶動一波增量人羣,那麼房價也就有了支撐。
趨勢已經很明顯,看清價值的確定性,也就沒那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