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對於中國經濟上半年的表現,國際機構又是如何看待的?今天,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指出,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出口增長強勁以及內需有效擴大,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 趙耀庭:中國經濟今年上半年增速略高於市場預期,主要得益於中美經貿會談達成框架協議,中國出口增長比預期更強勁,中國政府去年底和今年初出臺的提振內需政策得到廣泛積極響應。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出口保持韌性,製造業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尤其是在新興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方面,顯示出產業鏈升級和創新動能的持續釋放。

產業鏈升級與創新動能的協同效應,正推動中國製造業從“規模優勢”向“質量引領”躍遷。國際機構指出,中國部分先進製造領域的產品已具備不可替代性。

另外有機構表示,隨着國際資本繼續加碼配置新興市場資產,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包括香港市場在內的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正不斷提高,外資機構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美國資本時代公司首席執行官 羅傑·康拉德:我們預計新興市場將成爲國際資本投資的主線,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3至5年,中國香港正在重獲“企業首次公開募股與投資樂土”的美譽,這將推動港股市場長期繁榮,我們認爲香港資本市場已明確進入回升通道,基於這一判斷,我們已完成相關佈局。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