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BIS統計,兩個最大的穩定幣的季度交易量已超過4000億美元
文|《財經》記者 康愷
編輯|張威
時隔不到一個月,國際清算銀行(BIS)再次示警穩定幣。
在近日發佈的《穩定幣發展——政策挑戰與應對措施》報告中,BIS表示,穩定幣是否穩定仍待觀察,這將影響其落地使用的情況。此外,穩定幣的快速擴張正爲金融監管帶來新的挑戰,並可能威脅主要市場的貨幣主權。穩定幣是一種錨定真實資產的數字貨幣,其價值通常與某種法定貨幣、商品或其他資產掛鉤。
不同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的大起大落,穩定幣是價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其價格幾乎不變,像數字世界裏的“電子現金”。但在BIS看來,這並非一直如此。該機構表示,一些穩定幣的波動性甚至超過了股票和沒有資產支持的加密資產,例如比特幣。
BIS進一步稱,即便是波動性最小的穩定幣,也很少與二級市場上的記賬單位(即穩定幣計價貨幣的面值)完全持平。這與當前用於日常交易的貨幣形式(例如銀行存款)形成鮮明對比,而這將影響穩定幣作爲可靠支付手段的能力。
在市場人士看來,目前,穩定幣的技術發展已逐漸成熟,下一步的商業落地值得期待。有鑑於C端(針對於消費者)場景更需市場大規模推廣,B端(針對於企業)場景率先落地使用穩定幣的可能性更大,如跨境支付、結算及供應鏈金融等。C端場景使用穩定幣主要用於消費、轉賬、匯款等。
迄今爲止,穩定幣的跨境使用一直在增長。據BIS統計,兩個最大的穩定幣的季度交易量已超過4000億美元。
除了波動性對商業應用帶來的挑戰,BIS還提醒道,穩定幣還將威脅主要市場的貨幣主權。
BIS表示,在高通脹和外匯波動頻發的時期,跨境交易中對穩定幣的依賴往往會增加,特別是在對穩定幣有高度認識的經濟體中。廣泛採用穩定幣可能會爲非美國居民提供無縫獲取美元計價債權的機會,這可能會削弱國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此外,這也可能對現有外匯監管的有效性構成挑戰。
上述威脅的基礎在於多數穩定幣與美元掛鉤。BIS表示,目前,承諾投資者按需按一美元兌換一枚穩定幣,就像其他形式的貨幣或類似貨幣的債權一樣。穩定幣發行人主要通過國債、回購協議和銀行存款等法定貨幣計價短期資產來支持其代幣。
據BIS統計,迄今爲止,按數量計算,近70%的活躍穩定幣以美元計價。按市值計算,近99%的穩定幣以美元計價。
不僅如此,BIS稱,穩定幣還有可能對美債自身的收益率產生重大影響。據估計,35億美元的穩定幣流入美債市場後,美債收益率將降低約2.5個至5個基點。債券收益率與價格反向波動,資金流入會帶動價格上漲,降低債券收益率。
對此,BIS提醒道,穩定幣的市值不斷增長,與傳統金融體系的互聯互通日益緊密,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其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潛在溢出效應已經無法排除。
此前,該機構已提醒道,穩定幣在單一性、彈性和完整性這三個關鍵測試中,仍未達到成爲貨幣體系支柱的要求。特別是在完整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主要表現爲“穩定幣已成爲非法利用繞過誠信保障措施的首選”。在BIS看來,加密資產和穩定幣最終將在下一代貨幣和金融體系中扮演何種角色,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