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外資金融機構如何解讀中國經濟走勢?全球資本又如何看待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機遇?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投資總監 胡一帆:二季度GDP增長5.2%是超預期的,我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出口的前置,第二是在消費上的相對強勁。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出口保持韌性,製造業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尤其是在新興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方面,顯示出產業鏈升級和創新動能的持續釋放。

2025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深化。監管部門出臺多項政策,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拓寬投資範圍,提升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和靈活度。近期,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發佈對中國市場的觀點和研報,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摩根資產管理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全球市場展望》中指出,中國資產仍是全球資產配置再平衡過程中的重要標的;渣打銀行在《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場展望》中維持對中國股票的“超配”評級;高盛此前發佈研報,維持對中國股票“增持”立場。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投資總監 胡一帆:我們覺得今年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還是表現出比較大的熱情。他們喜歡高科技板塊,消費的崛起也讓投資者看到中國消費的新勢力。

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也在積極佈局中國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外資在華新設證券機構共計5家;截至目前,外資控股或獨資券商數量已達10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數量已達944家,年內新增數量爲18家。資金層面,今年上半年,外資通過北向渠道持有A股市值約2.29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加871億元。

匯豐環球投資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劉晶:中國持續的經濟發展,能夠有像今天這樣的數據說服他們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仍在。資本市場改革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加速推進中國科技創新。很多國際投資人,尤其是歐美的投資人,他們對中國資產的興趣在持續提升。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