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瀾表示,從經濟理論和實踐經驗看,貨幣政策的傳導是需要時間的,已經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
文|《財經》記者 康愷
編輯|張威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中國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24萬億元,同比多增1100億元;同月,新增社會融資(下稱“社融”)規模爲4.2萬億元,同比多增9008億元。
上半年社融新增22.83萬億元,同比多增4.74萬億元。從信貸類資金看,新增人民幣貸款12.74萬億元,同比多增2796億元。從直接融資看,企業債券淨融資1.15萬億元,同比少增2562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7.66萬億元,同比多增4.32萬億元。
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月末高2.3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7月14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上半年的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從經濟理論和實踐經驗看,貨幣政策的傳導是需要時間的,已經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下階段,中國央行將繼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密切關注評估前期已實施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鄒瀾稱。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經》表示,總體上看,6月新增信貸和新增社融均實現同比多增,好於市場預期。這背後的原因在於,5月降息降準落地,6月央行持續實施中期流動性淨投放,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信貸可獲得性改善,加之政府債券處於發行高峯期,這拉動了社融數據走高。
具體而言,企業貸款方面,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400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四個月的同比少增態勢。同月,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多增4900億元。
在王青看來,除2024年同期基數偏低以及隱債置換因素影響減弱,5月出臺實施的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效果逐步顯現、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持續撥付、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大規模設備更新加速推進等因素支撐中長期貸款需求。企業短期貸款多增,或指向企業短期融資需求上升以及季末銀行存在信貸衝量需求。
居民貸款方面,6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51億元,居民短貸同比多增150億元。
王青認爲,這一方面源於2024年同期基數偏低,另一方面,5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下調帶動貸款利率下行以及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推進等因素,也對居民信用擴張起到一定拉動作用。
從衡量非銀行融資在內的更廣泛的衡量指標——社融來看,6月新增社融4.20萬億元,環比季節性多增1.91萬億元,同比多增9008億元,支撐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較上月末加快0.2個百分點至8.9%,繼續處於近期較高水平。
王青認爲,從分項來看,除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外,6月社融延續同比多增仍主要受政府債券融資拉動。
6月國債、新增專項債淨融資規模高於去年同期,拉動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多增5032億元。拉長時間來看,公開數據顯示,二季度政府債券發行明顯提速,帶動政府債券融資保持高位。二季度政府債發行7.2萬億元,其中國債發行4.6萬億元,發行全年額度已經過半;地方債發行2.6萬億元,新增地方債發行1.4萬億元,用於置換的再融資債券發行0.5萬億元。
在貨幣供給方面,6月末M2同比增速爲8.3%,較上月末加快0.4個百分點。M1同比增速爲4.6%,增速較上月末加快2.3個百分點。
就M2增長而言,王青認爲,這背後原因在於:一是當月新增貸款、新增社融均實現同比多增,而財政存款減少幅度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這些都會推動計入M2的存款派生。二是上年同期金融“擠水分”影響下,M2增速環比大幅回落0.8個百分點至6.2%,爲2024年最低點,也在推高今年6月末M2同比增速。
他進一步表示,就M1而言,其增長原因在於:一是當月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大幅多增4900億元,這會帶動企業活期存款多增;二是上半年用於置換隱性債務的地方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這會導致部分城投企業用於置換隱性債務的活期存款增加;三是近期促消費力度加大,這會帶動居民用於消費的活期儲蓄存款增加;四是去年同期金融“擠水分”影響下,企業活期存款大幅下降,由此導致的低基數也會推高6月末的M1同比增速。
展望後市,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爲,5月以來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將加速落地顯效,降準降息等政策在提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的同時將有效提振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基建等重要領域投資將保持穩定增長,民間投資增速有望穩步回升,這將帶動融資總量保持穩定增長。
“特別地,2025年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繼續發行,新增專項債發行將進一步加快,預計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這將對社融帶來支撐。”他進一步說道。
王青則認爲,未來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擴內需政策不會鬆勁。這意味着接下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會進一步強化。預計在政府債券融資帶動下,7月新增社融有望持續同比多增,存量社融和M2增速都有上行空間。值得注意的是,伴隨隱債置換對新增貸款影響弱化,下半年新增貸款也有望恢復同比多增。

責編 | 張雨菲
封圖來源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