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集採排除了通過談判新進入醫保,且仍在協議期內的品種
文|《財經》記者 辛穎
編輯|王小
7月15日,國家醫保局在官微發佈《關於開展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
經過三階段篩選,共有55個品種納入第十一批集採報量範圍。按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相關規定,信息填報將於2025年7月31日16時停止填報。
此次國家醫保局同時還發布了68個達到集採基本條件、但未被納入此次集採報量範圍的藥品名單。
從之前的集採品種可以看出,納入集採的藥品都是已經上市多年、過了專利保護期,且有多家企業在生產的品種,也就是說臨牀使用成熟的“老藥”纔會納入集採範圍,創新藥不會被納入集採。
“不適合集採的品種不會機械地、盲目地納入集採。”一位醫保系人士告訴《財經》。
據央視新聞,本次集採保護行業創新積極性,排除了通過談判新進入醫保且仍在協議期內的品種。增加了市場規模條件,規定2024年各省份醫藥集中採購平臺採購金額小於1億元的品種不納入採購範圍。根據臨牀使用特點,採納相關部門及專家意見,部分重點管理的抗菌藥、不良反應多的藥物等,暫不納入本次集採範圍。
從國家醫保局公佈的名單看,68個未被納入的品種中,主要集中在三大原因:第一,有23個品種是因爲量小,2024年的採購金額小於1億元;第二,19個品種因還未啓動一致性評價,同時存在新老批件;第三,10個品種存在臨牀使用風險高的問題。
其餘16個品種中,有五個存在“專利侵權高風險”,四個是因爲屬於重點管理的抗菌藥物,餘則各有原因。
另外,據央視報道,本次集採新增對企業質量管控能力的要求。國家藥監局相關人員表示,藥監部門將繼續對國家集採中選企業檢查和產品抽檢兩個“全覆蓋”,對低價中選、委託生產藥品等開展針對性檢查。
以下是過評數量達到條件,未被納入第十一批集採的藥品名單。

圖表來源/國家醫保局官微


責編 | 楊明慧
封圖來源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