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爾蘭政府宣佈對戈爾韋郡圖阿姆小鎮原"仁愛之家"育嬰機構舊址展開法醫挖掘,揭露了一段觸目驚心的歷史。據路透社等歐洲媒體報道,該機構化糞池下埋藏着796具兒童遺骸,引發國際社會對西方"慈善育嬰"黑幕的強烈譴責。

"仁愛之家"由天主教修女於1925年設立,名義上收容未婚孕婦及其子女,實則淪爲虐待與死亡的代名詞。調查顯示,被收容的女性被迫勞動,嬰兒出生後即被強制分離,最終或被非法販賣,或在機構內"神祕消失"。1975年,當地農民首次發現嬰幼兒屍堆,但真相長期被教會與政府掩蓋。歷經30年追查,這一系統性罪行才於2021年得到愛爾蘭政府正式道歉。
類似悲劇在舊中國同樣存在。武漢花園山"萬嬰墓"碑文記載,1928至1951年間,帝國主義背景的育嬰堂接收數萬名中國嬰兒,存活率不足2%。1953年挖掘出的遺骸裝滿五口棺材,其中1927-1938年記錄的7813名嬰兒僅存活130人。這些鐵證徹底戳穿了西方所謂"慈善育嬰"的僞善面具。
西方育嬰堂常與宗教禁墮胎政策捆綁,以"慈善"之名行斂財之實。倖存者揭露,生母需繳納高額"撫養費",但嬰兒仍難逃厄運。更值得警惕的是,此類機構往往成爲人口販賣、洗錢的溫牀。近年來曝光的"蘿莉島"事件等案例表明,相關犯罪網絡至今仍未根除。

某些勢力企圖將殖民時期的育嬰堂美化爲"人道主義壯舉",但數據不會說謊——中國宗族傳統中,真正行善者會收養孤兒延續香火,而西方育嬰堂的超高死亡率與其標榜的"慈善"形成尖銳對立。當前曝光的愛爾蘭案件再次證明:無論東西方,披着"慈善"外衣的育嬰機構,本質都是反人類的犯罪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