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捂地大法:1999拿地,2027年完工,這一波賣給港人

由 是史大郎 發佈於 財經

'25-07-31

作者| 貓哥&史大郎

來源| 大貓財經Pro&是史大郎


李嘉誠甩貨,香港人掃樓。


最近,李嘉誠的長實搞了一個“雙居生活”計劃,拿了內地的4個樓盤大約400套,到香港展銷。


4個項目分別在惠州、中山、廣州、東莞,全是大灣區城市,而惠州的瀧珀花園的展銷規模最大,有300套,全部房源的四分之三。


當然,折扣也是最大的。


這次的“入門價”40萬,是一套51㎡的高層項目,摺合單價,只要不到8000元左右。


而這個戶型的備案價在1.04-1.4萬/㎡,折扣大約在25%-40%。


其實,這個價格也算貴了,因爲,長實的高層在說起惠州瀧珀花園的價格時,說價格一直穩步上揚,“由去年每平米6000元,逐步至現今約6700元”。


按照均價6700元/㎡計算,現在的售價還有20%的上浮,而這個均價跟備案價均價比,至少5折起。


惠州本身樓市就比較淡,庫存壓力就很大,之前有數據說,惠州的去化週期是57.9個月,惠州住建局闢謠,說去化不到30個月。


但是,壓力還是很大。


李嘉誠的惠州項目大約2700套,2020年開盤,到現在還沒賣完,各種打廣告,就指望香港人能夠北上掃貨,自己打折出清。


而東莞海逸豪庭項目,拿出來71套,有住宅有別墅,也在打折賣。


2.4萬-4.4萬備案價的住宅,1.5萬/㎡就賣了,而別墅先前4.4-6.8萬備案價,兩年時間,備案價下調到1.8-3.6萬,主動“打骨折”,而開盤均價2.76萬/㎡。


“大甩賣”,已經成爲李嘉誠賣房的最大噱頭。


別看人家甩房,但是一點也不虧,人家賣的都是“老房子”。


今年,長實在內地有8個項目完成,而這些項目,都是“老熟人”:2005年開工的海逸豪庭、2006年開工的上海御沁園、廣州逸翠莊園,2007年開工的重慶御峯……


舉個例子,這回對港人“打骨折”的海逸豪庭,時間線拉得無限長。


1999年拿地,2005年開工,2015年拿到第一張預售證,2025年,還在拿新的預售證,就這,還沒蓋完,預期2027年全部完工。


從拿地到建成,拖了28年,咱按住宅和別墅平均2.1萬元/㎡來算,200萬㎡也能回來400多億。


看李家在內地的操作,不得不佩服李超人毒辣的眼光,以及感嘆一句,“生財有道”:

1、不少地是在90年代和00年代拿的,有些樓面價只有千八百塊;

2、然後,就是各種理由捂地、捂盤,坐等土地和房升值;

3、後期配套成熟,房價漲就賣房,然後原地塊繼續開發新盤;

4、有些乾脆不開發,直接連公司帶地賣了,數十億的賺頭。


看李家在北京的戰績,一個逸翠園,地齡23年,“含淚血賺50倍”。


而地方也很糾結。


本來低價給地,是指望他來做城市開發的,結果這一開發就是20年,倒是後來拿地的項目拔地而起,把地段做起來了,房價炒高了,李家直接摘果子。


罰單給了很多,東莞罰過8000萬,在國土部上過黑名單,成都給下發過“禁止融資”的函。


但,沒啥用,房價一漲,就能覆蓋各種罰款。


他們自己說,“不存在囤地的情況”,但是沒人信。


現在長實在內地還有6000萬平方呎的土儲,主要還是在依賴這些老房子。


現在,地產下行,他們在內地的房產也不好賣了。


於是,只好盯上了港人,可以說是精準收割。


香港房價貴,衆所周知,6月份,全港均價12.27萬/㎡,各地又略有不同。


而惠州這套40萬的房子,對香港人來說,啥概念呢?


在香港島可以買2.9㎡;在新界東可以買3.1㎡;在九龍可以買3.3㎡;在最便宜的新界西,可以買到3.8㎡,就是買個“鴿子籠”的劏房,也剛剛夠一個首付。


可是,在惠州,不到100萬,就能實現“千呎豪宅”。


而且,打出月供1500起,對動輒1萬港元的香港月供來講,就像“不要錢”。


所以,最近幾年,港人熱愛北上買房,而開發商也愛針對港人定向賣房。


不僅離香港很近,而且住得舒服,所以不少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都愛到內地購房,中山、東莞、廣州、惠州,都是熱門。


惠州項目,已經賣了600多套,大部分賣給了香港人,現在300套,直接面向港人,以前北上“掃貨”,現在“掃樓”,三分之一賣給港人,項目快成香港社區了。


過去1年零3個月,央行廣東分行轄區,港澳居民內地購房業務3341筆,產生跨境收入30.8億元。


30億能救大灣區樓市嗎?基本沒戲,盤子太大了,就像投石入湖,只能聽個響。


而且,這種精準收割,能不能完成,還要另說:

1、投資邏輯崩了,不少人套進去,那麼後續會不會繼續被套?

2、基本面沒咋變,年初上車盤只要30萬左右,現在怎麼漲起來了?

3、李嘉誠的名號,在內地也不咋買賬了,香港人會繼續認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