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美國和歐盟近日達成新貿易協議。其中,美國將對歐盟出口汽車徵收15%關稅,這個數字比談判開始前有所降低,實則遠高於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前的關稅水平,與此同時,歐盟還要將對美汽車關稅降至零,凸顯了該協議的不平等,也加劇了歐盟汽車行業的困境。

總檯記者 朱曦莉:根據最新達成的歐美貿易協議,15%的關稅將適用於歐盟出口至美國的汽車產品。表面上看,這一稅率低於今年4月美國對歐盟汽車徵收的25%的關稅,然而,一個關鍵事實不容忽視:在特朗普政府在全球濫施關稅之前,美國對歐盟汽車徵收的關稅僅爲2.5%。也就是說,15%的稅率是對歐盟的大幅增稅。而反觀歐盟,在協議中則對美國做出了真正的讓步:將原本對美國汽車徵收的10%關稅降至零關稅。

歐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師 沃爾夫:德國汽車行業規模很大,他們向美國銷售了大量汽車。因此對他們來說,美國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的關稅將是災難性的。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警告稱,爲規避高額關稅,歐洲車企可能會加速將產能轉移至美國,從而導致多達7萬個歐洲本土就業崗位流失。這不僅意味着製造環節外遷,更可能引發整個歐洲汽車產業鏈出現系統性“去本地化”的趨勢。根據協議,歐盟很可能需要在自動駕駛標準上與美國接軌,或將採納美方標準。有分析指出,這看似是統一標準、減少技術壁壘,實際上可能導致歐洲在智能網聯汽車等關鍵領域喪失主導權。一旦歐盟接受美方標準,將進一步削弱歐盟在汽車領域的競爭優勢。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