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現在改變了對俄烏戰爭的態度,有了“主心骨”,其他的西方國家立刻響應,最近,由英法兩國牽頭,決定組建29國的大雜燴“歐洲聯軍”,再加上美國就是30國。在俄羅斯這邊,“朋友”有難的時候,朝鮮再次“仗義”挺身,要武器給武器,要人給人,不僅送給俄羅斯1200萬發150毫米榴彈炮炮彈,還再次派出3萬精兵,頗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圖們江”,直接上戰場幫俄羅斯打仗的架勢。

這1200萬發炮彈對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在俄烏戰爭的前兩年,就是2022年、2023年,俄烏戰爭打成了“炮彈戰”,俄羅斯每天要打5萬發炮彈,烏克蘭每天要打出2萬發炮彈,後來雙方把彈藥差不多都打光了的時候,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俄烏兩國都開始使用無人機作戰,所以現在俄烏戰爭又變成了現代化的“無人機戰場”,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每天依然能打出1到2萬發炮彈,烏克蘭每天打出三五千發炮彈,可見炮火在現代戰爭中的癱瘓力和殺傷力。之前朝鮮曾經向俄羅斯提供了500多萬發炮彈,解了俄羅斯的燃眉之急。現在這1200萬發炮彈,足足要裝2萬多箱,按照俄羅斯現在彈藥的消耗量,基本上可以打兩年了,讓普京有了打消耗戰的底氣。

這次朝鮮還決定再派3萬精銳部隊直奔烏東前線,專幫俄羅斯啃“硬骨頭”,去年10月,朝鮮派出1.2萬名特種兵幫助俄羅斯收復了庫爾斯克州,後面又追加了6000人的工程兵部隊,打出了朝鮮軍隊的威風。事實證明,朝鮮軍隊雖然現代化水平差了一些,但依然是幾十年前的那支敢打硬拼、不怕犧牲的軍隊,根據多家媒體報道,確實再庫爾斯克戰場上,令烏克蘭軍隊和西方僱傭兵聞風喪膽,可以說,普京請這麼好的一個幫手打仗,算是請對了。

早在2022年2月份,戰爭剛爆發的時候,俄羅斯50萬大軍就大兵壓境,很快佔領了烏東四州,但時至今日,烏東四州都沒有完全控制。我十多天前看了一個報道,說俄軍把頓涅茨克全境給控制了,但真實情況是,俄羅斯並沒有完全拿下頓涅茨克,比如前天才拿下這個州的卡爾・馬克思村和尼古拉耶夫卡村,包括頓涅茨克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紅軍城至今都沒有拿下。而烏東的其他幾個州,像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都只控制了大部分地區,非常難打,因爲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軍隊就在烏東四州許多重要地區建有非常堅固的防禦工事,有地堡,有暗道,有壕溝,最適合打巷戰,所以俄羅斯軍隊儘管死的人不少,但至今仍是久攻不下。如果俄羅斯想完全控制烏東四州,可能還要面對幾個“絞肉機”戰場,到時候死傷程度、慘烈程度都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紅軍城這個地方,烏克蘭給它取的地名是波克羅夫斯克,俄羅斯叫它紅軍城。這個地方非常重要,是多條鐵路和公路的交匯點,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拿下紅軍城,就打開了進入第聶伯河彼得羅夫斯克州的大門,從紅軍城往西,幾乎是草原平原地帶,沒有密集的城市羣屏障,構築的零星防線作用不大。另外一點,紅軍城也是一座冶金之城、煤炭之城,在蘇聯時期每年貢獻5000萬噸鋼材產品,就是到現在還在打仗,去年鋼材產品也有900萬噸,煤炭產量400萬噸。俄軍從去年9月初就開始打紅軍城了,到今年5月初已經激戰了8個月,俄軍死傷慘重,在這裏丟了11萬人,確實拿不下,所以最近兩個多月沒有怎麼打。
但是普京這次下定決心一定要拿下紅軍城,這次在紅軍城外圍再次集結了11萬大軍,準備8月初發起夏季攻勢,另外3萬朝鮮軍隊也要加入其中幫忙啃這塊硬骨頭。朝鮮軍隊雖然作戰勇敢,但在庫爾斯克州的傷亡還是很大的,因爲沒有個確切的消息,朝鮮軍隊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還是個謎,有的說死傷超6000,有的說僅是陣亡就有5000多人,當然也有說陣亡3000多人的,反正傷亡不小。這一點很容易想象,一直不熟悉現代戰爭的軍隊,在信息化戰場,光靠勇猛是不行的。不過這次幫俄軍啃紅軍城這塊硬骨頭,應該是朝鮮軍隊的拿手好戲,巷戰、近戰、夜戰、肉搏戰,都是朝鮮軍隊的強項。

至於朝鮮軍隊爲什麼要這麼力挺俄羅斯?我想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背後的原因誰都知道。這些年朝鮮在國際上被西方制裁得厲害,除了我們中國給他一點人道主義援助之外,朝鮮一直是孤零零的沒有人幫他。去年6月朝鮮和俄羅斯結成戰略同盟,兩國承諾相互支持。朝鮮在俄羅斯的危難之際出手幫忙,除了盟友義務外,還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考量,出兵換技術,換俄羅斯的導彈技術、軍艦技術、衛星技術。再說,朝鮮也沒有辦法,幫俄羅斯其實也是在幫自己,如果俄羅斯被西方打垮了,那朝鮮面臨的外部壓力就更大了。
我現在再回過頭來說說西方國家的30國聯軍,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當這個出頭鳥搞起來的,組建這個聯軍表面上說是援助烏克蘭,實際上也不像朝鮮一樣,直接幫助俄羅斯打仗,而是要等到俄烏戰爭結束後入駐烏克蘭守護“和平”。但是,這哪是要守護和平啊,分明是想賴在烏克蘭國土上不走,爲戰後重建和瓜分烏克蘭資源分一杯羹,順便威懾一下俄羅斯。
但是,馬克龍的想法又錯了,俄羅斯絕不允許西方聯軍進入烏克蘭領土的。爲什麼會爆發俄烏戰爭?還不是因爲北約東擴,烏克蘭要加入北約,然後北約軍隊兵臨俄羅斯的城下,擠壓到了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俄羅斯感到威脅和危險了。但是現在馬克龍居然不講北約東擴,不講烏克蘭加入北約,而是換了個馬甲,以所謂“維和”的名義,直接駐軍烏克蘭,讓西方國家軍隊兵臨俄羅斯的城下,想在軍事上對俄羅斯形成包圍之勢。馬克龍還說要組建5萬人的“英法聯合遠征部隊”,其中英法兵力約佔70%,其他西方國家採取自願制派兵,其他國家派兵總數不超過1萬。

這場戰爭,最大的輸家,而且輸得最慘還是烏克蘭,幫西方進行代理人戰爭,戰死了60多萬軍人,還有1000萬人逃出烏克蘭當了難民,國土面積丟了四分之一,而且烏東四州還是烏克蘭最富有最肥沃的地方,2023年就把烏克蘭1000多家國有企業打包交給了拜登,以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而現在特朗普又要把烏克蘭所有的戰略資源打包給拿走,西方30國聯軍和英法遠征聯合部隊還要長期呆在自己的領土上,瓜分烏克蘭,到時候趕都趕不走。

看到這裏,很多人又要罵澤連斯基,其實這並不是澤連斯基的錯,誰當烏克蘭總統,北約也想着要東擴,俄羅斯也想着要佔領烏東四州,這就是烏克蘭的宿命。
這場俄烏衝突已經變成了一場大國之間的博弈,背後牽扯着太多的利益。西方想通過30國聯軍給普京施壓,逼俄羅斯讓步;俄羅斯則在朝鮮的幫助下,硬着頭皮也要扛下去。而烏克蘭就像個無助的孩子,被夾在中間受盡委屈。
現在局勢還在不斷變化,西方30國聯軍儘管來勢洶洶,但會不會在俄烏停火之前就入駐烏克蘭?又會對俄烏局勢產生多大的影響?朝鮮的援軍和彈藥能帶給俄羅斯多大的幫助,是不是就一定能使戰場形勢逆轉?這一切都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俄烏各方都在尋求外援,各方都在爲俄烏局勢火上澆油,恐怕這場戰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結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