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1星期五 5:45am

抗戰80週年閱兵全揭祕:雙隱身戰機+高超音速導彈改寫戰爭規則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6-27

三架序列號連號的殲-35隱身戰機掠過天安門上空,機翼下方掛載的霹靂-17導彈閃着寒光。地面方陣中,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乘波體彈頭劃出詭異弧線,​末端速度超過10馬赫​​。這可不是科幻電影,而是​​2025年9月3日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式的預演場景​​!

當特朗普的“生日閱兵”在槍聲和抗議中狼狽收場時,中國的閱兵場正在醞釀一場震撼世界的和平宣言。這次閱兵藏着太多“第一次”:​​無人作戰集羣將成建制亮相​​,高超聲速武器打破反導神話,民兵方隊首次參閱傳承紅色血脈——80年前我們用血肉長城抵禦侵略,80年後我們用科技利刃守護和平。

你見過會“思考”的無人機嗎?這次閱兵的無人智能方陣將展示​​200架無人機自主編隊突擊​​,AI系統能在10秒內鎖定30個目標。更震撼的是水下作戰方隊:潛射巡航導彈從深海騰空,專打航母戰鬥羣軟肋。網電攻防車看似不起眼,卻能癱瘓敵方整個通訊網絡,讓敵人變成聾子瞎子。

最讓外媒揪心的是高超聲速武器。東風-17後續型號彈頭速度突破10馬赫,15分鐘就能覆蓋關島基地。美媒哀嘆現有反導系統對它“形同虛設”,​​中國成爲全球唯一實戰部署該武器的國家​​。

徒步方隊裏有個特殊組合——武警特戰隊員與民兵混編突擊組。別小看這配置,它還原了敵後武工隊的經典戰術:專業部隊負責攻堅,民兵實施戰場遮蔽。這種“傳承+創新”的編組,正是當年地道戰精神的智能升級。

裝備方隊更有看頭。紅旗-19反導系統與電子對抗車並肩行進,一個負責攔截導彈,一個干擾敵方制導信號。這種“攻防一體”配置曾在臺海演習中驗證:​​攔截率從70%飆升至95%​​。空中梯隊更是王炸組合:殲-20負責踹門,殲-35攜帶反艦導彈補刀,預警機雲端指揮——這套“隱身雙煞”戰術讓美軍西太活動範圍壓縮了400海里。

當99歲的八路軍老戰士王守禮撫摸新一代單兵外骨骼時,褶皺的手與機械臂形成時空對話。這次閱兵特意安排​​抗戰部隊血脈方隊打頭陣​​:八路軍115師傳人戴着智能頭盔受閱,新四軍後代操作無人機集羣。歷史番號與數字化裝備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從“小米加步槍”到“芯片加算法”的逆襲之路。

聯合軍樂團奏響《八路軍進行曲》時,觀禮臺上的特殊嘉賓值得關注:​​10位國民黨抗戰老兵​​與8位國際援華飛行員後代並肩而坐。當年昆明飛虎隊機場的硝煙,此刻化作共同守護和平的誓言。

吳澤棵少將發佈會上那句“所有參閱裝備國產化”背後,藏着多少辛酸往事。2015年閱兵時某型雷達還需進口芯片,如今氮化鎵雷達芯片已實現100%自研。更解氣的是航發——太行發動機總師悄悄透露:​​殲-35艦載型換裝渦扇-19後,推力反超F-35​​。

福建艦甲板上的黑科技更讓軍迷沸騰。殲-35被電磁彈射器瞬間推離甲板,這套中壓直流系統比美國交流電彈射效率高30%,​​能讓戰機滿載8噸彈藥起飛​​。回想遼寧艦當初靠滑躍甲板憋屈起降,此刻的跨越何止一代!

當殲-20與殲-35組成的雙隱身戰機編隊掠過天安門,當地面方陣中高超音速導彈揭開面紗,世界看到的不只是鋼鐵洪流,更是一個民族從血火中站起的宣言——​​能戰方能止戰,敢戰更善謀戰​​。80年前的血色豐碑,正化作今日震懾豺狼的倚天長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