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戰術海豚
在殲-35A出現後,連不少國外軍迷都不喊“抄襲F-35”了,轉而表示,這纔是F-35該有的樣子。
隨着央視“官泄”殲-35機庫內部結構以及塗裝中國空軍戰術編號和機徽的殲-35和殲-20戰機編隊飛行畫面曝光,這款曾在國內外“飽受爭議”的機型的正式服役終於被“實錘”,這款由中航工業“自籌款項”開啓項目的先進五代機終於“轉正”,毫無疑問將爲中國空軍和海軍帶來新的“戰力倍增器”,在殲-35面前,連剛剛正式曝光的殲-15T,都成了配角。

(背景中的殲-35成功“搶戲”成了主角)
但殲-35給我們的驚喜還不止於此,日前又有殲-35戰機飛行過程中的“高清圖”曝光,這個細節讓人“直拍大腿”,這纔是真正的“第五代艦載機”。這個細節在哪兒呢?就是殲-35A的着艦尾鉤位置。

(殲-35A尾部給尾鉤專門設計了“尾鉤艙”)
先看“全球首款五代艦載機”F-35C的尾鉤,爲了隱形,做了“尾鉤艙”,但其造型直接是一個凸起,和機身並不融合,彷彿就是爲了艦載着陸硬加上的配件。當然這也不能怪F-35C的設計師,畢竟這款號稱“一機多型”,要同時解決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的需求,只能在設計上做一些取捨了,所以不但整體造型不協調,顯得非常胖,這種細節還有些粗糙。

(F-35C這尾鉤位置的凸起,進一步破壞了機身本就不流暢的結構)
再看看殲-35A的尾鉤位置,咦,怎麼看不到尾鉤呢?仔細一看,原來殲-35A的設計人員,還專門爲尾鉤設計了一個“艙室”,可以從尾鉤位置,清晰看到艙門的造型,顯然這是爲了究極的隱身考慮,將着艦尾鉤融入機身,不但可以提升隱身性能,還能降低風阻,殲-35A的機身設計本身就非常流暢,這離不開這些方面細節的“巧思”。

(殲-35的機腹設計非常平順沒有多餘凸起)
不光如此,殲-35A的尾鉤艙位置,剛好在兩臺發動機中間的“縫隙”, 不會影響兩臺發動機的佈局,可以說是“見縫插針”的優秀設計了,反觀F-35採用單發,尾鉤位置剛好在發動機艙下緣凸起位置,不但凸起會影響隱身效果,還會增加風阻。
而且,F-35C的“尾鉤艙”已經不是影響F-35C隱身性能的“唯一阻礙”,從其機腹造型就能看出,該機在設計上“妥協”的地方太多,整個機腹有多條隆起,影響氣動造型和隱身效果已經不用多言,如果說“外形也是戰鬥力”的話,F-35C的“戰鬥力”並不高。你要問爲何逮着F-35對比,而不拿F-22對比,因爲F-22連生產線都拆了,未來只會用一架少一架,對比沒有意義。


(國外網友看到殲-35A的最新圖片後立即開始對比F-35)
再看看殲-35A的設計,整體非常流暢,無論是機腹還是機背,沒有任何多餘的凸起,這帶來的不僅僅是氣動和隱身方面的優勢,更凸顯了中國團隊在飛行器設計上理念和設計的領先。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殲-35在技術上已經把F-35戰鬥機甩開了。
這也難怪,最初的“FC-31”亮相時國外的不屑一顧,到“FC-31Block2”出現時,國外開始炒作“抄襲F-35”,到了FC-31轉正成了殲-35,國外開始感嘆,這款飛機造型的優美,設計的合理,再不談什麼“抄襲F-35”了。中國技術團隊,用不斷地進步,堵住了這些人的嘴。在未來戰場上,殲-35A必然會用更優秀的表現和戰績,告訴世界“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