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鷹派突然失寵了,來北京、見中方,特朗普心裏只有這兩件大事

由 阿爾法軍事 發佈於 軍事

'25-07-21

有關中美元首會晤一事,又有了新的消息傳出。爲了來北京、見中方,特朗普可做了不少努力,他私底下對可能的訪華相當期待。

(爲了見到中方,特朗普做了不少努力)


據南華早報等媒體報道,中美元首會晤的消息又“更新”了。隨着白宮宣佈,特朗普將於今年9月中旬訪問英國,特朗普9月份訪華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特朗普可能會在10月底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峯會之前訪問中國;或是在APEC峯會期間,與中方會晤。

不過這兩個消息都沒有得到中美雙方的官方證實,目前只有媒體放出的消息。顯然中美雙方圍繞着兩國領導人的會晤,仍然在討論當中。

知情人士透露,雙方討論了會晤的可能性,但尚未確定時間和地點。

就這兩種可能性來看,第一種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我們已經向特朗普發出訪華邀請,若是特朗普錯過這次機會,下次是什麼時候就不好說了;

(今年的APEC峯會將在韓國舉行)


同時第二種可能性,還是要在中方確認出席APEC峯會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中方是否出席APEC峯會,顯然有自己的考量,不會因爲特朗普做出特殊安排。

有意思的是,爲了與中方會晤,特朗普還做了不少努力。

首先是解除針對中國的芯片禁令。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之所以批准英偉達對中國出口H20芯片,是爲了獲得中方的訪華邀請。

今年4月份,美國政府以所謂的可能用於超級計算機爲由,突然禁止英偉達對華出口H20芯片。

三個月時間過去,特朗普政府悄悄的解除了這一禁令。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國內接受採訪時才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批准他們恢復出口。特朗普政府則沒有表態。

《紐約時報》對此評論稱,H20芯片獲准出口象徵着中美兩國的“關係升溫”。

其次,逐漸冷落了美國政府裏的對華鷹派政客。

隨着特朗普政府逐漸收回對華激進措施,並改變了在技術管控方面的立場,美國對華鷹派政客正在失利。

在一些對華決策上,這些政客的聲音越來越小,而特朗普更加傾向於採取更務實理性的政客的建議。

(特朗普開始棄用對華鷹派政客)


此前沒有受到重用的美國財長貝森特,現在正主導着與中國的貿易談判;而此前主張對中國貿易談判強硬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已經沒了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已經開始挑選,將陪同特朗普訪華的代表團成員。

據美媒此前放出的消息,美方挑選的代表團成員都有兩大屬性,一是美國商業界的巨頭;二是足夠了解中國,與中國經貿合作緊密。

顯然,爲了訪問中國,特朗普政府這次也做足了準備,他們不想空手而歸,更不想白白浪費這一次見到中方的機會。

美方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對此次訪華之行相當期待,他不想哪個環節出現錯誤。

不過話說回來,特朗普此次訪華之行能否成行,中美元首能否舉行會晤,還得取決於中美接下來的貿易談判。

8月12日,是中美暫緩關稅戰的最後期限。當前,中美正圍繞着新一輪談判在做準備。

幾天前美國財長貝森特曾放風,中美將在下個月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

貝森特還強調,中美貿易談判進展良好,市場不必因“最後期限”而緊張。

顯然美方也很清楚,這最新一輪貿易談判,也是中美元首能否舉行會晤的關鍵。

中美談得好,雙方達成共識,解除貿易制裁,兩國領導人會晤的可能性就大;

反之若是談判搞砸,兩國經貿關係再次陷入緊張,那在這樣的氛圍下,兩國領導人就算是見面,也難以敲定新的合作。

(貝森特放風不用爲中美關稅“最後期限”緊張)


所以中美領導人能否會晤,這場談判起到的作用很關鍵。

中美雙方很可能也會在這場談判中,大致敲定兩國領導人會晤的事宜。

回看特朗普政府做出的“努力”,他們爲了此次訪華,確實下功夫了,也展現了一定的誠意,爲中美元首會晤掃清了一部分障礙。

不過我們也要明確,美方將中國定位爲“最大戰略對手”的現實沒有改變。這也就意味着,美國對華態度的緩和,顯然只是階段性的。等到美方覺得時機成熟了,很可能又會重新對華強硬。

所以對美國,不能幻想着他們良心發現了,對美要時刻保持着清醒認知,同時藉着美國對華緩和的這一窗口期,爭取利益最大化。

當前美方的務實轉向雖值得肯定,但歷史經驗提醒我們:唯有美方真正踐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承諾,將口頭善意轉化爲長期穩定的對華政策,兩國關係才能真正行穩致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