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大罵印度不配上桌,這些年幹過的齷齪事,一件件都抖出來了

由 阿爾法軍事 發佈於 軍事

'25-08-01

美國財長貝森特大罵印度,不僅買俄油還要倒賣俄油,印度乾的齷齪事太多了,一點也不負責任。

(美財長貝森特大罵印度,一點面子也不給)

在特朗普宣佈將對印度徵收25%關稅之後,48小時過去了,美國還是沒等來印度的妥協。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談到這事時,把印度大罵了一頓。

貝森特的大致意思是,印度很早就參與了談判,結果拖拖拉拉,導致特朗普和整個談判團隊都很不爽。而且印度還一直購買被制裁的俄油,並且將其加工成成品拿出去賣,這太不講規矩了,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國際行爲體。

貝森特對印度的怨言頗深,而且絲毫沒給印度留面子,捅出了印度一直在倒賣俄油的事實。

顯然這些事情西方都知道,只是之前對印度睜隻眼閉隻眼,但是現在隨着美印貿易談判陷入停滯,美方不想再忍着印度,把這些話都說出來了。

這也是繼特朗普之後,貝森特接力對印度“開麥”,美國政府正在對印度進行全方位的攻擊。

(特朗普剛羞辱完莫迪政府)

美國此次對印度攻擊的力度之大也超出外界預料,美國和印度不是“朋友”嗎?特朗普怎麼突然這麼不給莫迪面子?

我們得注意到2個背景。一方面,美印談判也進行了90天之久,就像貝森特所說的,印度是最早找上美國談判的國家之一,跟日本、歐盟、越南等國同期。

結果現在日本、歐盟、越南,甚至就連後來才找他們談判的韓國,都已經與美方達成協議了,然而美印之間的貿易協議仍然一點水花都沒有,反而還陷入了停滯。

在美方看來,這都是因爲莫迪政府太過強硬,一點不肯讓步。

中國不對美國讓步,不願作出妥協,也是因爲中方手中確實有籌碼,但是印度手中有什麼?

莫迪政府的強硬可能是基於他們的“自信外交”,或是對自己統戰價值的過分自信,認爲美國不敢拿他們怎麼樣,但同時沒籌碼也是事實。

印度沒有籌碼還敢這麼強硬,讓特朗普很是生氣。

(印度在談判中一直拖拖拉拉)

讓美方更氣的是,印度雖然答應了他們,要對美國擴大進口,但一直沒敲定到底是哪些領域,也不答應他們提出的零關稅;

而在一些關鍵經貿領域中,例如農業和奶製品領域,印度又對美國豎起關稅壁壘,不願作出讓步。這讓美方也開始懷疑,印度是不是在耍他們?一直在拖着他們?

這也導致了後來特朗普對印度失去耐心,在8月1日關稅生效之前,就提前通知了印度,他們將被徵收25%關稅以及“罰金”。

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爲特朗普政府遲遲拿不下中國,所以更加急於拿下印度。

因爲印度也是發展中國家當中,體量最大的國家之一。而且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一躍成爲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中國和印度之間,還是印度作出妥協的概率大些。既然拿不下中國這個東方大國,那美國就只能是選擇拿下另一個“東方大國”了,這樣美方面子上也能過得去,對國內能有交代。

所以當前特朗普政府對印度異常強硬,他們正是在試圖對印度極限施壓,以促成印度儘快與他們達成協議。

目前看來,莫迪政府的態度依舊很微妙。

(莫迪政府的態度依舊微妙,不反抗也不接受)

彭博社放出消息稱,莫迪政府不打算報復特朗普,正在考慮增加美國部分商品進口,可能會是天然氣、通訊設備和黃金。

當然這話莫迪政府在談判初期就已經說過很多遍了。

同時,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部長戈伊爾表態,當前他們正在評估近期事件的影響,並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利益。

戈伊爾還稱,商務和工業部正在與出口商、工業界和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會談,並收集他們對此問題的評估信息。

也就是說,莫迪政府不打算反抗報復美方,但同時也不願完全接受美國的安排,他們似乎有自己的想法。

這說明美印之間的這場博弈還得繼續下去。

莫迪政府若選擇隱忍,可能換來短期利益,卻難免傷及“大國自尊”和本國利益;若強硬反擊,又將面臨經濟代價,可能還會跟美國關係急劇惡化,不利於印度“對抗中國”。

顯然無論哪種選擇,都意味着莫迪的“大國夢”正面臨嚴峻考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