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土耳其的五代戰機KAAN(可汗)首飛成功,首飛持續了13分鐘,“可汗”的首飛成功,標誌着土耳其航空工業已經進入尖端領域。然而此後就一直沒有下文了。直到中巴關於殲-35的採購陷入僵局,才讓人猛然醒悟,土耳其很可能在等我國的殲-35。因爲巴基斯坦得到了,就等於土耳其得到了。

這並非空穴來風,土耳其軍工的逆向能力還是很強的,TB2無人機、T129直升機、Kizilelma 無人機、UBAS航電系統、可汗610戰術導彈和颱風高超音速導彈、阿爾泰坦克等武器都是他們通過逆向工程得來的。
殲-35是我國花費了十多年時間研發出來的頂尖裝備,WS-13E發動機的單晶渦輪葉片、有源相控陣雷達這些技術,都是六代機研發的關鍵。如果把殲-35出口給巴基斯坦,怎麼保證這些技術的安全?
巴基斯坦在軍購領域可是一位高明的“端水大師”,他既有北約的裝備,又有我國的裝備。而且巴軍內部成分複雜,就算上面嚴守祕密,也不能保證下面人一定會堅守底線,當年卡大佐就是被他們這麼間接搞沒的。

土耳其和巴基斯坦軍事交流頻繁,雙方在武器採購、人員培訓、軍事技術領域都有深度合作,巴軍的“巴布爾”輕型護衛艦、TB3無人機、阿金奇無人機都來自土耳其,土耳其還爲巴軍的F-16升級提供了技術服務。
土耳其還邀請巴基斯坦參加了“可汗”五代機的研發工作。試想巴基斯坦有什麼研發五代機的能力,能讓土耳其另眼相看的?無非是他和一個能單獨研發五代機的大國關係比較密切罷了。
事實上,巴基斯坦現階段對五代機的需求並不迫切。他蕞大的對手印度,計劃於2028年完成國產五代機AMCA的首飛,並在2035年服役。

【印度五代機AMCA模型】
但世人都知道,印度不過是個嘴強王者,鑑於“光輝”戰機的光輝歷史,AMCA別說2035年了,就是2053年能服役都算是快的了。至於向俄羅斯採購蘇-57I,俄羅斯現在自顧不暇,產能根本不足以支持出口。
但巴基斯坦仍然非常迫切的在今年4月向我們提出了採購殲-35的需求,據說後期談判陷入了僵局。原因是我國提出的三條特殊安全條款。這三條條款猶如三把鎖,牢牢地卡住了合作的咽喉。
第一條是所有維修必須在我國技術人員監督下進行。這意味着,一旦巴基斯坦採購了殲35 戰機,在後續的維護保養過程中,都必須有我國技術人員深度參與其中。包括戰機的日常檢修,零部件的更換等。
二是要求戰機搭載的計算機需植入不可破解的定位芯片。三是明確未經中國允許不得對機體進行任何改裝。

這是對出口戰機的一種有效管控手段。一旦戰機出現異常情況,比如出現未經授權的飛行行爲,我們可以通過定位系統及時獲取信息,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這樣的安全條款從維修監督、定位管控到改裝限制,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技術保護體系。在國際軍貿市場上,這樣的條款並不常見,也因此被外界視爲 “霸王條款”。當然,前提是這三條條款都是真的,畢竟現階段還只是網上流傳的。
畢竟殲-35的身上集中了我國目前蕞先進的發動機、雷達、隱身等關鍵技術,一旦泄露,不僅會導致它的作戰效能大幅下降,使其在面對潛在對手時失去優勢,更可能讓我國在未來的六代機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失去寶貴的發展機遇。

因此,無論我們怎麼保護都不爲過。一款我們自己都沒有裝備的全新隱身戰機,要送出國給別人先用,多留些心眼是必須的,畢竟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都是有前科的。
現在土耳其自己的五代機研發工作陷入停滯,沒準就是在等巴基斯坦引進殲-35呢,不得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