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拋售懸而未決,李嘉誠再清倉大灣區400套房源,他在急什麼?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8-02

228億美元的港口項目久拖未決,李嘉誠又開始折騰?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7月31日,李嘉誠長江實業旗下和記黃埔地產搞出大動作,400套房源打包出售,最低價僅40萬元一套,該消息一出,直接霸榜各大平臺熱搜。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打包清倉”的不是“爛尾盤”、“遠郊盤”,而是位於東莞、中山、惠州等大灣區核心城市羣的現房住宅。

這無疑令不少香港中產眼前一亮。長期蝸居在高房價之下,如今有機會以買個車位的預算購得整套住房,誰不心動?

01 再度拋售,低價清盤釋放什麼信號?

這並不是李嘉誠家族首次“減持”內地資產,但這次的價格之低、力度之大,仍然讓圈內外不少人震驚。

據報道,此次“資產清倉”覆蓋惠州、中山、廣州、東莞四個城市400套房源,最低總價僅40萬就能拿下惠州瀧珀花園一套51平方米的一居室,價格“骨折”幅度令人咋舌。

要知道,惠州瀧珀花園房價從每平方米1.4萬元跌至8632元,整體下調幅度高達38%;而東莞海逸豪庭別墅更是從高位的6.8萬元/平方米暴跌至1.8萬元,跌幅超過六成。

“看房的香港人實在太多,不少人包車自發前往,開發商還提供了深圳口岸接駁服務。”和記地產市場董事譚健旭向記者透露:惠州瀧珀花園自去年年中以來已售出近600套,其中大部分買家都是香港人

實際上,這些房源都是長江實業早年低價囤積的土地:東莞地塊獲取於1999年,廣州地塊簽約於2012年,惠州和中山項目則在2019年前後獲得。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低價囤地、長週期開發、擇機高價拋售,是李氏家族慣用的商業策略,但此次引發購買熱潮也從側面反映出港人“北上置業”熱潮正在持續升溫

從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近日公開的數據來看,截至2025年6月底,僅廣東轄區內就已爲港澳居民辦理內地購房相關業務超過3300筆,跨境資金結算總額摺合人民幣達30.8億元。

02 港資進軍內陸市場,生物醫藥成新賽道

衆所周知,近年來“北上”的不僅僅是港人。從教育、醫療到生物科技、信息科技,一批港資企業正加速將重心轉向內地。業內人士指出,與高房價、要素受限的本土環境相比,內地擁有更爲廣闊的消費市場、政策紅利和成本優勢。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統計,僅在廣州市黃埔區,就有超過200家港資科技企業完成註冊並實現產業落地。其中,超六成聚焦在生物健康領域。以香港知名生科企業TS爲例,近年已與內地多個科研平臺、原料企業建立合作,並圍繞代謝健康開發前沿干預產品,近期在中產圈引發熱議的護肝科技“倍 清 肝LiverPure”正是其“科研轉化”的代表成果之一

香港尖沙咀線下體驗店

據《南周》等報道,倍清肝自今年問世以來,迅速引發市場關注。京J東商智數據顯示,該產品上線不到一個月成交額即突破7位數,復購率達到68%,尤其受江浙滬、珠三角等地區一線城市高淨值人羣親睞。深圳一互聯網大廠創意總監王先生告訴記者“從來沒見過有一款護肝產品在朋友圈裏的討論度這麼高”。

深入調查可見,與此前壟斷市場的歐美產品相比,倍 清 肝更強調複合作用與細胞級修復,突破了成分單一、作用不明的侷限。其研發團隊聚焦當下國人因“高油飲食、頻繁飲酒、熬夜久坐”等引發的肝損問題,打造出諾獎級“PUREMAX”專利技術,並搭載二氫楊梅素、四氫薑黃素這一強效抗炎組合,旨在從根源上精準清除肝臟代謝負擔。

“它的優勢在於不是短期緩解,而是提前干預、科學修復。”TS品牌負責人指出。放眼全球市場,上述科技的走紅並非偶然。隨着國人飲食結構變化、作息紊亂問題加劇,脂肪gan人羣已突破3億,並呈年輕化、常態化趨勢。行業普遍認爲,傳統干預模式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對肝臟進行細胞級前置修復,正成爲干預的主流方向

這一轉變信號,在資本動作中也早已有跡可循。2024年,李嘉誠基金會先後向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捐贈用於無創肝病治療的Histotripsy設備,正是看中了該領域在非藥物干預、精準治療上的廣闊前景

03 政策加碼,港企北上產業化提速

業內專家指出,從樓市到產業,從個人北上買房到企業紮根建廠,港資的“北上”不再是局部試水,而是正在形成規模化趨勢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公佈數據,2024年上半年,超過一半的香港生物科技企業表示,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在內地佈局生產、研發或市場團隊。而投資方向上,生物科技與大健康消費類賽道位列前三,僅次於人工智能與新能源行業。

同時,內地對接港資的支持也在不斷加碼——從前海推出“港人港稅”,到橫琴等片區對港澳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稅收返還、試驗轉化補貼等一系列措施,都在不斷降低港資“進得來、留得下、做得穩”的門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