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16:26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稅務總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榮海樓 中國網記者劉楨珂攝影
7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邀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鬍靜林介紹“十四五”時期稅收改革與發展有關情況。另有,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蔡自力,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榮海樓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榮海樓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辦稅繳費便利度跟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反映我國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十四五”期間,稅務部門連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着力提供更加省心省力省時的辦稅繳費體驗。和以往相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明顯變化:
首先是辦稅“跑馬路”少了,“走網路”多了,辦稅服務廳裏排長隊基本成爲了歷史。以北京涉稅業務量最大的朝陽區辦稅服務廳爲例,其服務轄區近40萬戶企業和400萬自然人納稅人,辦稅大廳過去常年是熙熙攘攘。隨着統一規範的新電子稅務局在全國上線,現在“雲端”的辦稅大廳熱鬧起來了,實體的辦稅大廳變得清靜了。前些天,我們去調研的時候,碰到一個企業的會計,這家企業要從外省遷到北京朝陽,以往需要往返1000多公里提交資料現場辦理,如今在網上就可以辦。相信以後這樣便利化的辦稅場景會越來越多。
第二個變化就是發票“紙質票”少了,“電子票”多了,納稅人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領票開票寄票基本成爲了歷史。在“紙質票”的條件下,納稅人需要經常去辦稅大廳申領發票,領回以後要精心保管好,生怕“票丟了”;開票的時候要精細安排好,生怕“票少了”不夠用;開票以後還要一張一張打印好,交給受票人,有時候還要郵寄過去;票用完以後還得清點好,再到辦稅大廳驗舊換新,可以講牽扯了納稅人不少的精力和成本。“十四五”期間,我們推行了全環節、全要素的數字化電子發票,納稅人可線上領票、開票,票開好以後實時就能電子送達受票人。現在大家去餐廳喫飯、酒店住宿,僅需要在前臺掃一下二維碼,發票很快就會發到手機上來。隨着電子發票的普及,每年約減少印製300億張紙質發票,節約企業發票開具、郵寄等用票成本1000億元以上。在這裏,我們也倡議大家在消費之後主動索要發票,這不僅有利於電子發票更好地推行,也是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還是爲國家稅收做貢獻。
第三個變化是報表“手工填”少了,“自動填”多了,企業抱着厚厚的資料去稅務機關現場申報辦稅基本成爲了歷史。過去,納稅人在辦理日常申報的時候,需要從一堆堆的發票報表中去找數據來填納稅申報表,費時費力並且容易出錯。現在,我們的智能申報系統可以爲很多納稅人預先填好數據,納稅人確認後一鍵提交,就可以一次完成多個稅種的申報和繳稅,申報的時間也提速到按分鐘辦理。
榮海樓表示,以上的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稅收營商環境的改善,實際上也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縮影。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推出更多務實便利管用的服務措施,不斷增強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