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在一個自救羣裏認識了阿杰,他患抑鬱症三年,抽屜裏的藥裝的滿滿當當。每天早中晚準時喫藥,可情緒還是時好時壞,犯起病來照樣躲在房間裏幾天不出門。他總說:"這藥根本沒用,可不喫又怕更嚴重。"
阿杰的嘴邊永遠掛着症狀:"我今天又沒睡着""頭一直暈""胸口像壓着塊石頭"。一開始同事還會勸他"別想太多",後來大家見了他都繞着走。有次聚餐,他又在說自己的失眠,同桌的大姐忍不住插了句:"你老說睡不着,說不定就是自己嚇自己。"這話讓他當場紅了眼,之後再也沒參加過集體活動。
更糟的是他手機裏存着六七個抑鬱症相關的羣,睡前必刷兩小時。看到"長期抑鬱會腦萎縮",他就對着鏡子照半天,覺得自己眼神都變呆滯了;刷到"焦慮會引發心臟病",半夜摸着胸口數心跳,越數越慌。他手機相冊裏全是症狀對照表,哪天情緒不對就一條條比對,越對照越覺得自己病入膏肓。

我其實還是能理解他。我當初抑鬱最嚴重的時候,也是把藥當救命稻草,可喫到後來,整個人昏昏沉沉,反而更沒力氣對抗那些負面想法。直到有天看到一句話:"心病還需心藥醫藥",才明白真正的問題不在外部,而是在我的內心,在我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
就像阿杰,他總說"我連飯都喫不下,肯定好不了",這話講多了,大腦就真的會把喫飯和痛苦綁在一起。每次對着手機查症狀,都是在給"我是病人"這個標籤蓋章,蓋得越多,越難撕掉。有次他跟我說:"看到''喉嚨梗塞感''這個詞,我才發現自己吞口水都費勁,以前還以爲是單純沒胃口。"可他不知道,越關注這些細節,身體就越會配合着演出這些症狀。
後來我試着慢慢減藥,不是突然停掉,而是在醫生指導下一點點調整。同時把手機裏的症狀文章全刪了,每天逼自己出門曬半小時太陽,哪怕就站在樓下不動。
晚上拿個小本子寫"今天做成了什麼",哪怕只是"喝了一杯水",也認真記下來。慢慢發現,當我不再盯着"我有多糟",反而能看到自己其實能做成不少事。

陽明心學中講到,你眼裏的世界,其實是心裏想法的投射。抑鬱症患者總覺得"沒人懂我",就會處處看到冷漠;總想着"我好不了",就會對任何嘗試都打退堂鼓。但只要把心裏那些擰巴的想法掰過來,日子就會跟着亮堂。
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想要徹底走出來,必須要改變認知,這裏,我推薦病友們去看看《情緒自救》和《抑鬱症打卡自救》這兩本書。書中的“誓言法”和正念訓練”真的是非常好的方法,我能徹底走出來,就是靠着這兩個方法。

最後想說說我踩過的坑,也算給大家提個醒:別把藥當成唯一指望,它就像柺杖,能幫你站穩,但走路還得靠自己;少唸叨症狀,哪怕對着鏡子,也多說句"今天比昨天強點";也別總對着手機查來查去,你的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與其在別人的故事裏嚇自己,不如起身走一走,伸伸腰,做做鍛鍊,這纔是最實際能幫到你的方式。
抑鬱症這道坎,跨過去的人都知道,真正管用的不是藥,不是別人的安慰,而是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學會接納自己,接納不完美。
你不是爲別人而活,你是爲自己而活,所以你不需要在意別人,同樣你也允許別人也是爲自己而活,所以,你也不要,要求別人一定要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滿足自己。如此這般,你自然就不會再抑鬱了,你會是一個通透、快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