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集中展示3000餘項前沿展品及100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隨着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快速演進也催生各類新型AI應用落地,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本屆大會有哪些新場景、新應用?

總檯央視記者 左嘉玉:現在在我身後的是一幅名畫的復刻版,它長5米,寬30釐米,以往我想用一臺小小的手機把它掃描下來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現在有了這個大尺寸掃描應用就可以幫我解決這個難題。在掃描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抖動,但是AI算法會幫我糾正這個問題。

合合信息掃描全能王事業部負責人 曹超陽:比如地圖測繪、工程圖紙,還有考古、歷史文物保護這些領域。AI算法可以理解每一個碎片背後的內容及碎片和碎片之間的關係,然後再通過AI算法把整個大尺寸文檔完整地還原下來。

總檯央視記者 左嘉玉:AI除了讓我們生活更加方便,同時也讓城市更有溫度。如今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有600個電話亭被改造成了智能綜合體,有一鍵叫車以及緊急求助功能。如果您是第一次來上海的外國遊客,15分鐘生活圈程序也可以給您推薦附近好喫、好玩的,如果手機沒電了,也可以在電話亭緊急充電,還可以免費通話3分鐘。

總檯央視記者 左嘉玉:我現在正在體驗一款智慧礦山挖掘機的智能駕駛艙。雖然我現在人在上海,但卻能實時操控一千公里之外內蒙古礦山的一臺挖掘機,控制延時僅100多毫秒。
除了消費、教育、醫療等場景,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最多的仍然是工業製造場景。在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廠商也帶來了AI在工業場景的新應用,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飛鶴集團副總裁 李天敬: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參加人工智能大會。我們也確實能夠感受到人工智能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它一定會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我們有2.4萬平方米的中央倉,但是隻有34個人在進行管理。從入庫到出庫全程都是無人操作,整體效率比過去提升了40%。

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 肖松:它就是一個工業的整體系統,能夠把工業價值鏈的每個環節,從設計、研發、生產、物流所有的小智能體調動起來,像工業指揮家一樣去實現柔性生產,我們估計未來可以實現50%的效率提升。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