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

大舉報,商戰就是如此樸實。
這兩年,咱們不是把一些戰略礦產出口管制了嘛:鎵、鍺、銻、超硬材料對美國不予許可,石墨、鎢、碲、鉍、鉬、銦、中重稀土等,需要申請許可。

而對稀土,不僅出口需要許可證,還需要全程溯源。
想要,就得申請,申請不到,就得等。
美國是既想要咱的東西,又想對咱的東西收關稅,當然了,沒有許可證,啥也拿不到。
那他們咋辦呢?走私,那花招可就多了去了,最常用的就是“僞裝”。
香港海關在一個貨場內,查到了25噸的“醫療設備零件”,但是,這些東西都用鋁箔包裝,再一查,是銻錠,也就是精銻,純度極高。
本來,銻也不貴,大約20萬/噸,但是,因爲銻屬於對美國“不予許可”,美國客戶花了10倍的價格買的,原本要經過越南、墨西哥進入美國。
誰買的呢?咱看用途啊,這批銻,大約能製造數萬枚導彈。
要麼五角大樓,要麼軍火販子。
而另外一個走私方式,就是通過第三國來走私,“中國採購-東南亞/美洲中轉國-美國”,這已經是一條比較成熟的走私路徑,而主要中轉國,就是泰國和墨西哥。
兩國都不咋產銻;兩國突然成爲中國銻出口第三大市場;美國5個月時間從兩國進口了3834噸氧化銻。
另外,美國的數據,2024年,泰國稀土產量13000噸,是2023年的3.6倍,但是泰國稀土儲量,只有4500噸。

這些稀土哪兒來的?這些稀土去哪兒了呢?
答案顯而易見。

咱們在5月份開始打擊走私;6月份,開始稀土全流程追蹤;7月份,新修的《礦產資源法》實施。
然後7月份,也開始通報這些走私案了,這一波,美國企業要記一功。
爲啥呢?因爲,舉報走私的,還真就是他們。
根據海關流傳的信息,不少美國公司給海關部門寫舉報信,舉報管制金屬和稀土走私。
比如,A 材料公司,舉報有船隻走私稀土,海關根據線索,截獲了300噸發往美國的僞裝稀土,案值8000萬美元。
B材料公司舉報,有公司把釹鐵硼磁粉僞裝成“瓷磚膠”,想要運到美國去,然後在深圳口岸,這25噸磁粉被截獲。
而C公司直接把走私公司的虛假財報、空殼公司名單以及USDT的交易記錄,都上交了。
而更狠的是,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自費幹這事兒的,直接調查各種證據鏈,最終把時間、地點、貨物品類甚至集裝箱號,都提交了。
當然了,證據提交給美國也沒啥用,美國肯定對這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走私自然越多越好。
但是,提交給中國就不一樣了,證據齊全,能抓現行,直接把走私掐在源頭上了。
該查的查,該抓的抓,能摧毀走私鏈條最好。

這是什麼國際主義精神?
當然不是,美國人自己做“內鬼”,可不是因爲多愛中國,裏面全是自己的利益。
“最想幹掉你的,肯定是競爭對手”。
這些走私貨,基本上最終去向,都是美國,這些貨主幹完這一票,轉手在五角大樓或者軍火商那裏,賣上一個好價錢。
那自己咋辦呢?吭哧吭哧生產,或者苦哈哈地等許可證,好不容易搞到了稀土,結果乾不過這些走私的,利潤直接受影響。
比如之前說的A材料公司是誰呢?其實也挺容易猜的,應該就是美國的MP Materials。

這個MP公司最大的資產就是加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礦,也是美國唯一的在產稀土礦,2024年才生產了4.5萬噸稀土。
自從中國出口管制,MP就成“全村的希望”,連五角大樓都爭着入股,蘋果都向它下了稀土訂單。
結果,一條走私船,就能搞來300噸稀土。
本來,產多少賣多少,大家都搶着買,但是走私貨直接把價格打下來了,咋產生利潤呢?
反手一個舉報,直接把走私按住,稀土產品價格漲了,市場份額漲了,股價當然也繼續漲。
當然,B公司也是,自然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那25噸釹鐵硼磁粉,最終的客戶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夠500架F-35戰機所用,而舉報的,正是洛克希德馬丁的供應商。
按住這25噸,那自己就能有25噸可出貨,買賣很划算。
當然了,對我們來講,這樣的舉報,越多越好。
出發點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在維護正常的稀土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