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痛還見血?別自己瞎猜,是尿路感染在“搗亂”,這樣處理

由 民福康養生堂 發佈於 健康

'25-07-08

尿路感染時出現尿血,往往會讓人慌了神,擔心身體出了大問題其實,尿血是尿路感染的常見症狀之一,及時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大多能很快緩解。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需科學應對。

一、先做好緊急處理

1.大量喝水衝尿路

發現尿血後,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多喝水。多喝水能增加尿量,相當於給尿路做“沖洗”,有助於稀釋尿液中的血液和細菌,減少細菌在尿路的停留時間,緩解炎症刺激。建議每天喝2000-3000毫升溫水,分多次飲用,不要一口氣猛灌。通過頻繁排尿,能把尿路里的致病菌和分泌物排出去,減輕尿血和尿頻、尿急的症狀。但要注意,不要用飲料、咖啡代替溫水,以免加重尿路刺激。

2.記錄症狀及時就醫

在去醫院前,注意觀察並記錄自己的症狀:尿血是鮮紅色還是暗紅色?排尿時有沒有疼痛、燒灼感?有沒有發燒、腰痛?這些信息能幫助醫生更快判斷病情。尿路感染尿血多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拖延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到腎臟,引發腎盂腎炎,所以一旦出現尿血,別想着“扛過去”,要儘快去醫院做尿常規、尿培養等檢查,明確感染的細菌類型和嚴重程度。

二、規範治療是關鍵

1.遵醫囑用抗生素

尿路感染尿血的核心治療是抗感染,醫生通常會根據檢查結果開具抗生素,比如左氧氟沙星、頭孢類藥物等。一定要按療程服藥,不要症狀一緩解就停藥,否則細菌沒被徹底消滅,容易復發,還可能產生耐藥性。一般來說,單純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的療程是7-14天,若是上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療程可能更長。服藥期間如果出現噁心、皮疹等不適,及時告訴醫生調整用藥。

2.對症處理緩解不適

如果排尿時疼痛明顯,醫生可能會開一些解痙藥物,比如顛茄片,緩解尿路平滑肌痙攣,減輕疼痛。也可以用溫鹽水坐浴,每次15分鐘,每天1-2次,能放鬆會陰部肌肉,緩解不適。若是伴有發燒,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同時多休息,避免勞累讓身體抵抗力下降。

三、做好護理促恢復

1.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會陰部清潔是護理的重點。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內褲,內褲選擇棉質透氣的,洗後放在陽光下暴曬殺菌。排便後擦拭要從前往後,避免肛門周圍的細菌污染尿道,加重感染。治療期間儘量不要同房,以免刺激尿路或交叉感染。如果必須同房,前後都要清洗外陰,同房後及時排尿,減少細菌殘留。

2.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

飲食上要清淡,少喫辛辣、油炸、過鹹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刺激尿路,加重尿頻、尿痛。多喫新鮮蔬菜和水果,比如冬瓜、西瓜、梨等,它們含水量高,能幫助利尿,輔助沖洗尿路。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晚上不要熬夜,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增強抵抗力。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可適當散步,促進血液循環,但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

四、警惕特殊情況

1.反覆尿血別大意

如果這次治療後,尿路感染和尿血反覆出現,可能是存在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男性)、膀胱息肉等問題,這些疾病會反覆刺激尿路,導致感染和尿血。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做B超、CT等檢查,找出根源並治療。女性如果絕經後頻繁出現尿路感染尿血,要排查是否有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尿路黏膜萎縮,可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相應措施改善。

2.特殊人羣需更謹慎

孕婦出現尿路感染尿血,不能自行用藥,否則可能影響胎兒。要立即就醫,醫生會選擇對胎兒安全的抗生素,同時密切監測病情,確保母嬰安全。糖尿病患者因爲血糖高,尿路容易滋生細菌,出現尿血後恢復較慢,除了抗感染治療,還要嚴格控制血糖,否則感染容易反覆。

尿路感染尿血雖然讓人緊張,但只要及時就醫,規範使用抗生素,做好個人衛生和飲食護理,大多能很快恢復。關鍵是不要拖延,避免感染擴散;同時要注意,如果尿血反覆出現,或伴有發燒、腰痛等症狀,要進一步檢查排查其他問題。平時養成多喝水、不憋尿的習慣,能有效預防尿路感染。記住,身體發出的“異常信號”要重視,科學處理才能讓尿路儘快恢復健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