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別硬扛!中醫私藏的5個“回血”妙招,輕鬆養出好氣色

由 民福康養生堂 發佈於 健康

'25-07-19

蹲下站起時眼前一黑?明明早睡還是哈欠連天?素顏時臉色慘白像“行走的白熾燈”?這些可能都是氣血不足在拉響警報!氣血就像身體的“能量站”,氣推動血液運行,血滋養全身臟腑,一旦氣血虧虛,不僅容易疲勞生病,還會加速衰老。今天就帶你解鎖中醫傳承千年的“回血祕籍”,不用狂喝中藥,也能輕鬆養出紅潤好氣色!

一、氣血不足的“自判清單”:你中招了嗎?

在中醫理論中,“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血”則是濡養身體的物質基礎。當氣血不足時,身體會發出這些信號:​

(一)面色&皮膚

臉色蒼白或萎黃、嘴脣指甲顏色淡、皮膚乾燥粗糙、易長斑​

(二)精神狀態

容易疲倦、頭暈眼花、記憶力下降、心慌氣短​

(三)睡眠&體力

失眠多夢、手腳冰涼、爬樓梯氣喘吁吁、月經週期紊亂​

(四)髮質&指甲

頭髮乾枯分叉、指甲薄脆易斷、月牙消失​

如果你符合3條以上,就該把“氣血調理”提上日程啦!​

二、氣血虧虛的“隱形殺手”:這些習慣正在偷偷耗血

很多人不知道,日常一些不起眼的習慣正在加速氣血消耗:​

(一)熬夜冠軍

晚上11點後不睡覺,肝臟無法正常排毒養血,相當於在“透支氣血卡”​

(二)節食達人

長期不喫主食或肉類,缺乏鐵、蛋白質等造血原料,越減越虛​

(三)情緒內耗

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會消耗心氣,導致氣機不暢、氣血瘀滯​

(四)過度勞累

久坐不動或長期高強度工作,身體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

三、5大“回血”妙招:把氣血養回“滿格狀態”

(一)食補爲王:喫對食物,氣血自然“原地復活”

1、紅色系補血天團

紅棗、桂圓、紅豆、枸杞堪稱“補血四件套”。推薦【五紅湯】:紅棗5顆+桂圓3顆+紅豆1把+枸杞10粒+紅衣花生10顆,熬煮40分鐘,生理期前後喝效果翻倍!​

2、黑色補腎生血

黑芝麻、黑豆、黑米富含鐵和蛋白質,中醫認爲“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補腎就是在補氣血。早餐來一碗黑芝麻核桃糊,香甜又滋補。​

3、藥膳大殺器

黃芪當歸烏雞湯是經典搭配!黃芪補氣,當歸補血,烏雞滋陰,小火慢燉2小時,連喝一週,手腳不再冰涼。​

(二)經絡疏通:每天10分鐘,氣血暢通無阻

1、拍肘窩

肘窩是心肺經的必經之地,每天拍打兩側肘窩各5分鐘,拍出痧能排出心肺毒素,緩解胸悶氣短。​

2、揉腹法

睡前雙手交疊順時針揉腹,促進腸胃蠕動,幫助脾胃運化氣血。注意力度適中,孕婦慎用。

3、泡腳養生

水溫40℃左右,加入艾葉、生薑、花椒,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泡腳時按揉腳底湧泉穴,補腎效果更佳。​

(三)睡眠充電:睡對時間,氣血自動“快充”

1、黃金睡眠時間

晚上21:00-23:00三焦經當令,此時入睡能調和全身氣血;23:00-1:00膽經最旺,養肝血效果翻倍。​

2、助眠小技巧

睡前1小時不刷手機,喝一杯溫牛奶,聽輕音樂放鬆,讓身體進入“充電模式”。​

(四)運動生陽:懶人也能堅持的補氣血運動

1、八段錦

簡單易學的傳統功法,每個動作配合呼吸,能調動全身氣血,特別適合上班族。​

2、快走慢跑

每週3次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注意避免過度運動耗氣。​

3、梳頭功

用牛角梳從前額梳到後腦勺,每天3分鐘,刺激頭部穴位,改善頭部氣血供應。​

(五)情緒管理:好心情是最好的“氣血補藥”

1、冥想放鬆

每天15分鐘冥想,專注呼吸,減少雜念,讓心氣平和。​

2、曬太陽解鬱

上午10點前曬背20分鐘,藉助自然界陽氣補充人體正氣,驅散陰霾情緒。​

氣血調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飲食、作息、運動多管齊下。從今天開始,每天早睡半小時,早餐加一把枸杞,空閒時揉一揉肚子,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明顯感覺到臉色紅潤了、精力充沛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