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換了主治醫生推薦的新的治療HIV的藥物必妥維,病毒載量早已控制住我明明喫得和以前一樣,每天也沒偷懶運動,體重秤上的數字卻像坐了火箭——這半年,我胖了20多斤。”

後臺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字裏行間滿是困惑:他確診HIV後堅持服藥,病毒載量早已控制住,身體也沒其他不適,唯獨體重“噌噌漲”,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喫藥喫出了問題”。
其實,“喫HIV抗病毒藥後體重上升”並不是個例。臨牀上,不少患者都會遇到類似情況。今天就來聊聊:這到底是爲什麼?需要擔心嗎?又該怎麼應對?
一、爲啥喫抗病毒藥後,體重會悄悄上漲?

目前研究發現,體重變化和HIV治療的關係比較複雜,主要和這幾個原因有關:
1. 藥物類型:某些藥物可能更易引起體重增加
像這位A寶說的服用必妥維(比克恩丙諾片)後出現體重增加甚至發胖的情況,主要與藥物成分對代謝的影響及個體差異相關,具體原因如下:
藥物成分的作用:必妥維包含比克替拉韋、恩曲他濱和丙酚替諾福韋(TAF)。其中,TAF 可能影響脂質代謝,導致脂肪合成增加;而整合酶抑制劑(如比克替拉韋)可能通過調節體內代謝通路,間接引起體重上升,尤其可能導致腹部和軀幹脂肪堆積。
疾病控制後的身體恢復:必妥維常用於治療 HIV 感染,藥物有效抑制病毒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營養吸收能力增強。若此前因疾病導致體重下降,治療後體重回升可能被誤認爲是藥物直接引起的發胖。
個體差異:不同人對藥物的代謝反應不同,部分患者對必妥維中的成分更敏感,體重變化更明顯。此外,治療期間生活方式(如飲食、運動)的改變也可能疊加影響體重。
若體重增加明顯,建議諮詢醫生,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方案或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體重。
但注意:不是所有人用了都會胖,個體差異很大。

2. 免疫系統“重啓”:身體在“補回”之前的消耗
感染HIV後,免疫系統長期處於“戰鬥狀態”,可能會悄悄消耗身體的能量和營養,導致體重偏低。
當開始規範治療後,病毒被控制,免疫系統逐漸恢復正常,身體的代謝也會回到“健康節奏”——以前被“透支”的體重,可能會慢慢“補回來”。這種情況其實是好事,說明治療有效,身體在變好。
3. 生活狀態變化:心態放鬆後,更容易“長肉”
確診初期,很多人會因爲焦慮、壓力大而喫不好、睡不好,體重可能下降。
隨着治療穩定,心態逐漸放鬆,飲食和睡眠迴歸正常,體重自然可能回升。甚至有朋友會因爲“想增強抵抗力”刻意多喫,也可能間接導致體重上升。
二、體重上漲,需要擔心嗎?

首先要明確:只要體重上升在合理範圍(比如每月不超過3-5斤),且沒有伴隨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等問題,不用過度焦慮。
但如果出現這兩種情況,建議及時和醫生溝通:
短時間內體重飆升(比如1個月漲了10斤以上);
同時出現疲勞、口渴多尿、關節疼痛等不適(可能提示代謝異常)。
醫生會通過檢查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判斷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方案,或者給出針對性建議。
三、體重漲了,該怎麼科學應對?

記住:千萬不要爲了“減肥”擅自停藥!HIV治療的核心是持續抑制病毒,擅自停藥可能導致病毒反彈,後果更嚴重。
我們可以試試這些更安全的方法:
1. 飲食:“均衡”比“少喫”更重要
不用刻意節食,但可以調整飲食結構:
多喫蔬菜、全穀物(比如燕麥、糙米)、優質蛋白(雞蛋、瘦肉、魚蝦、豆腐);
減少高糖、高油食物(比如奶茶、油炸食品、蛋糕),這些容易讓脂肪堆積;
喫飯時慢慢喫,避免暴飲暴食(壓力大時容易“狼吞虎嚥”,不知不覺喫多)。
2. 運動:選自己能堅持的,比“高強度”更有用
不用追求“每天跑5公里”,關鍵是“動起來”:
每天散步30分鐘、跳一段廣場舞、做幾組簡單的拉伸,都能幫助代謝;
如果關節允許,試試力量訓練(比如舉啞鈴、靠牆靜蹲),增加肌肉量——肌肉多了,代謝率會更高,還能避免脂肪囤積。
3. 和醫生“坦誠溝通”:別自己扛着
下次複診時,主動告訴醫生體重變化的情況,比如“這3個月漲了8斤”“最近覺得腿有點腫”。
醫生會結合你的整體健康狀況(比如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家族史),判斷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或者推薦營養師、運動指導師幫忙。
4. 心態:接受“變化”,更要看到“進步”
體重只是一個數字,比起“胖了幾斤”,更重要的是:你的病毒被控制了,免疫力在恢復,生活在迴歸正軌。
試着把注意力放在“今天喫了蔬菜”“散步了20分鐘”這些小事上,慢慢調整,身體會給你正向反饋。

最後想說:對抗HIV本身就需要勇氣,過程中遇到體重變化、副作用等問題,都很正常。別獨自硬扛,和醫生、信任的人多溝通,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願我們都能在治療中找到平衡,好好喫飯,好好生活,慢慢變好。
作者:天同小醫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