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僥倖心理不可取

研究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普通人羣通過性傳播感染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往往HIV感染的隱患就藏匿於僥倖心理之中:
僥倖心理一:就一次“無套”,應該沒那麼容易中招吧
現實中:很多人一直有做安全措施,僅嘗試一次無套立刻中招!
僥倖心理二:對方看着很健康,不像是感染者
現實中:感染HIV後的潛伏期內,沒有明顯的臨牀症狀,但是仍然具有傳染性,很多人認爲自己身體健康,肯定不會是感染者,事實上可能被感染了也不知道!
僥倖心理三:對方是我的固定性伴,應該不會感染吧
現實中:對方是你的固定性伴,而你未必是對方的固定性伴。數據顯示,在2023年的異性性傳播中約8%發生在HIV陽性配偶/固定伴侶之間。
害怕HIV,究竟是怕什麼?
2

1、怕影響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目前感染HIV尚無治癒的方法。感染HIV後若進行抗病毒治療,在經歷急性感染期和無症狀潛伏期後會發展爲艾滋病期,此時患者免疫功能大幅下降,將無法抵抗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危及生命。
2、對周圍人羣以及自身的感染情況未知
許多人可能並不瞭解接觸到的人是否感染了HIV,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感染。在HIV無症狀潛伏期內,感染者往往無明顯症狀,HIV病毒可在人體內潛伏長達數年之久,但潛伏期仍具有傳染性。
3、潛在的“自我歧視”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感染HIV的人常感覺到中高水平的歧視,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感染者,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潛在的“自我歧視”。
3
擔憂?不如做好事前預防


1. 傳統選手——安全套
一隻小小的安全套,是預防各類性接觸傳播疾病與意外懷孕的得力工具。正確科學地使用安全套能從物理上有效隔絕HIV病毒和其他性接觸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可降低64%~80%的感染風險!

2.科技選手——暴露前預防PrEP
除安全套以外,暴露前預防(PrEP)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①研究顯示,正確規範使用PrEP,預防HIV感染的有效率可高達99%;
②自身規範使用PrEP,讓HIV預防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注意:佩戴安全套和使用PrEP並不衝突,PrEP藥物僅針對預防HIV感染有效,而關於其他性接觸傳播疾病,例如梅毒、尖銳溼疣、淋病、生殖器皰疹等,還是需要佩戴安全套加以防護。使用PrEP疊加安全套可以更好地預防HIV感染。二者結合更能爲安全性行爲保駕護航。
3.“後悔藥”——暴露後預防PEP
若沒有使用PrEP,發生了無保護的高危性行爲,那麼還可以再高危行爲的72小時內開啓暴露後預防PEP進行阻斷。
在暴露後72小時內,及時前往當地治療醫院,進行高風險行爲評估,醫師判定爲高風險之後,在指導下開始規範服用PEP藥物,服藥持續28天,以阻斷HIV感染。
注意:最好在暴露後的2~24小時內開始,最遲不超過72小時。
關於PrEP的使用
4
①每日服用: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歐洲主要國家等普遍推薦的服用方法,即每天口服一片藥物,堅持服用。
②按需服用(事件驅動型):世界衛生組織、加拿大、歐洲在最新發布的指南里做了推薦:建議在高危行爲前2~24小時口服2片,然後在首次服藥後的24小時和48小時再各喫1片。
③長效注射方案:無需服藥,一次注射可以具有階段性的長效保護。不同的方案注射週期不同,在滿足藥物適用症的前提下,所有具有HIV感染風險的人羣均可適用。相比較口服藥物的方案,對於腎功能不全、依從性不佳和偏好長效方案的人羣尤其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