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號是還給人民自由的“美國黨”終於還是在馬斯克的宣佈下成立了,但這種想要與美國傳統政治體制分一杯羹的行爲又能走多遠,走多順呢?
馬斯克是否會全身而退?美國的社會又是否會因爲“美國黨”的成立走向破裂呢?
其實,中國有一句老話用在特朗普和馬斯克的關係上特別的符合,即“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意思是,兔子死了,獵狗就會被烹殺;飛鳥射完了,良弓就會被收藏起來。而它的引申意義多用於中國古代皇帝對功臣用完就殺。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與功臣更多是一種各取所需的關係,放在如今的特朗普和馬斯克身上也是一樣。
去年的7月13號,特朗普遇刺未遂,馬斯克是連發27條推文,並拿出2.9億美元爲其保駕護航。
當然,特朗普當時也不算虧待馬斯克,因爲其在勝選演講時,11次提到馬斯克,更是讓他擔任政府效率部門的負責人之一,一時間“特馬組合”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但如今的兩人卻像是仇敵。
而直接讓兩人徹底翻臉的事件便是特朗普執意要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主要內容是:未來10年,將美國國債上限再提高5萬億美元;全面取消對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和對清潔能源的補貼,轉而大力扶持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
雖然這不是全部的內容,但就這兩條內容,每一條都是對馬斯克不小的打擊。因爲提高債務上限的門檻,只會讓美國的國債危機雪上加霜,而這也是對他之前削減預算行爲的極致諷刺。

全面取消對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和對清潔能源的補貼更是不利於特斯拉的發展,也不符合特朗普事先對馬斯克的承諾。
馬斯克原以爲用2.9億和對特朗普極致的支持就能獲得一張新政府的通行證,但事實和歷史已經告訴了他,在特朗普這樣的政客面前,馬斯克的貢獻隨時都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他才決定成立一個第三黨,以此來挑戰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統治基礎。爲了區別於這兩黨的政治理念,馬斯克“美國黨”的政治口號是“還給人民自由”。
而政治主張則有減少債務,負責任地消費和支出;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實現軍事現代化;支持技術,加速贏得人工智能競賽;全面放鬆監管,尤其是在能源領域;言論自由;鼓勵生育等。

不過,馬斯克的美國黨雖然已經宣佈成立,但它的存活勢必不會那麼容易,因爲兩黨爲了壟斷權力,設置了無數的門檻。
就像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即除了個別州外,每個州對應一定數量選舉人,如果候選人在這個州取得勝利,整個州選舉人團票,全部記在候選人名下,這就是贏家通喫。
如此形式的選舉制度對第三黨非常的不利,這點美國曆史上早就有現實案例證明過了。
另外,馬斯克在南非出生的情況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因爲他不是“自然出生”的美國公民,完全沒有資格競選美國總統,這就導致了他的政治上限很低,但這對想要依附於他的政客卻是不錯的情況。

當然,最具阻礙的還得是他美國黨的政治理念,既不是特別的明確,還有“既要又要”的感覺,想要把所有的人拉攏過來,但這在美國一點都不現實。
不過可以肯定是,美國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壟斷的傳統政治體制肯定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抵制,而這肯定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另外,馬斯克的商業帝國肯定也會遭到兩黨的圍剿,畢竟他在美國最大的依仗就是他的商業帝國,一旦被圍剿到絕境,馬斯克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