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王毅、魯比奧首次會晤,吉隆坡之會將爲中美元首峯會鋪路?

由 上觀新聞 發佈於 熱點

'25-07-11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中國外交部證實兩國外長會晤的消息。

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執政以來中美最高級別外交官首次面對面會談,被認爲旨在落實兩國元首6月通話重要共識,同時爲兩國元首潛在的峯會鋪路。

爲何是吉隆坡?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外長僅在1月通過一次電話。

2月,兩國外長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王毅赴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高級別會議,一度被視爲雙方會晤的機會,但結果未如外界預期。

時隔數月,爲何能在吉隆坡實現會晤?

綜合各方分析,或許與氛圍、需求等因素有關。

首先,中美元首通話、經貿磋商取得進展,爲此次會晤創造氛圍。

兩國元首6月再次通電話,被認爲是在關鍵時刻的一次交流,爲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定調定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通話中指出,雙方應增進外交、經貿、軍隊、執法等各領域交流,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

此次中美外長會可視爲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特朗普上任後,以芬太尼問題等爲由,將中國列爲首批加徵關稅對象國之一,並不斷加碼關稅,導致中美關係持續緊張。

今年5月以來,雙方經過接觸、談判,先後達成日內瓦共識和倫敦框架,貿易緊張局勢有所降溫,爲此次中美兩國外長會談營造了氛圍。

其次,美方有溝通需求。

會晤前美方放風,尋求與中國外長會晤,並在努力安排。

美方有意與中方會談或與經貿、俄烏衝突等事項有關。

雖然中美在經貿等領域達成一定共識,但關稅戰僅僅“休戰”,90天暫停期將在下月中旬到期,屆時又將迎來關鍵節點。

美國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相繼表示將與中國開啓第三輪貿易談判,時間或在下月初。

魯比奧此次在參加東盟系列外長會期間與中國外長接觸,不排除有爲相關會談創造條件的意圖。

另外,按照魯比奧的說法,美方在俄烏衝突上有所關切,需要向中方表達美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

10日,魯比奧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吉隆坡談了50分鐘,討論了烏克蘭危機等議題。從披露的會談細節看,雙方分歧依舊,美方稱要看到結束衝突“路線圖”,俄方提出通往和平的“新想法”。

再次,爲更高層互動做準備。

今年6月,中美元首通電話時,習近平歡迎特朗普再次訪華,特朗普表示誠摯感謝。

有消息稱,美國官方正安排特朗普在今年稍晚時候率商業代表團訪華。

分析認爲,兩國外長會面若能就一些關鍵問題進行初步溝通,有助於爲後續高層互動奠定基礎。

此外,在第三國會晤似乎已成中美高層溝通的不成文約定。維也納、馬耳他、曼谷等地都曾“入選”。

與上述地點相似,馬來西亞吉隆坡也具有中立、平衡色彩,東盟國家明確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較歐洲的慕尼黑、美國的紐約更合適。

對話之外有“交鋒”

外界認爲,兩國外長會談預計繞不過關稅、高科技、臺灣、南海等問題,中美將各自表達關切。

魯比奧被視爲特朗普內閣中屈指可數的建制派,但也是出了名的對華鷹派。

在任內首次亞洲行中,魯比奧雖然尋求與中國外長會面,但明裏暗裏仍瞄準中國。

在10日舉行的東盟—美國外長會上,魯比奧儘管未提中國,但所談話題卻在“內涵”中國。

包括提到南海領土爭端以及重申航行自由、強調美國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抨擊所謂不公平的貿易行爲。

魯比奧還表示,“印太地區”仍然是美國外交政策“焦點”,美國對該地區的注意力並未被分散,並試圖向地區國家證明,美國是比中國更好的合作伙伴。

儘管沒在與東盟舉行的外長會上談及關稅問題,但他在會議間隙發表評論時暗示,東南亞國家可能會獲得比其他國家“更優惠”的關稅稅率,似在消除地區國家對特朗普高關稅的憂慮。

種種表態被認爲有意拉攏地區國家、分化中國與東盟關係,抗衡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以重塑美國的主導權。

在本次東盟系列外長會上,中美外長也被注意到“隔空”交鋒。

當魯比奧在大談所謂南海航行自由與貿易不公平時,中國外長則強調地區和平與穩定,指出貿易戰的危害,並表達堅定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立場。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美戰略博弈背景下,“對話與交鋒並行”可能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兩國交往的一種新常態。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標題:《見了!王毅、魯比奧首次會晤,吉隆坡之會將爲中美元首峯會鋪路?》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廖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