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想到,原來被看作是金飯碗的銀行業,現在也變成了落後產能。
一場大洗牌,正在席捲銀行業。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已經批覆了56家銀行解散。而去年同個時期,解散銀行數量才8家。
很明顯,今年銀行解散的步伐明顯比去年加快了。
而且不只是關門大吉,銀行業的大降薪實際也持續一段時間了。
銀行這個金飯碗,爲啥突然不行了?
過去幾十年,我國銀行業發展非常迅猛,巔峯時期我國存款類銀行機構數量超過4200家,這裏面就包含大量的農商行以及村鎮銀行。
咱們回看十幾年前,銀行行情好的存款利率能到6%,放貸利率近10%,銀行躺着都能賺錢。
2011年最風光的時候,商業銀行利潤增速高達36%,日均淨賺28.5億。
可現在呢,農行、中行的淨利潤增速只有4.7%和2.5%,招商銀行的淨息差更是跌破了1.8%的警戒線。
銀行曾經靠左手拿存款、右手放貸款就能躺贏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可能你也聽說過,今年爲了拉存款,銀行開始各顯神通。
興業銀行私行甚至推出“存款超1000萬,子女獲名企實習機會”的活動,雖然很快被叫停,但一些圈內人表示,其實這種附加服務早已是行業潛規則。
當利率失去吸引力,銀行只能靠這些歪門邪道來爭奪客戶。
除了關門大吉,銀行業降薪潮也正在進行中。
42家A股上市銀行裏,有33家銀行管理層薪酬縮水,佔比接近八成。
其中長沙銀行最慘,高管總薪酬降幅超八成,光大銀行高管稍微好點,只是腰斬過半,就連一向穩健的招商銀行,行長的年薪也降了近兩成。
但降薪還不是最慘的,反向討薪才酸爽。
什麼叫反向討薪?就是你之前拿的獎金,現在要吐出來。
2024年,中國銀行對2469人次執行追索扣回,追回金額3250萬,比上年增長42%。招商銀行2023年更是追索扣回4415人的績效薪酬,總額4329萬。
爲啥要討薪,因爲當初爲了衝業績發的獎金,現在變成了壞賬。
你貸出去的款收不回來,那當初的獎金,自然也要吐出來。
其實,銀行業的“緊日子”纔剛剛開始,從更深層次看,這是國家戰略的調整。
金融業佔GDP比重接近8%,遠高於經合組織國家4.8%,和歐盟成員國3.8%的平均水平。
這麼多人才和資源都擠進金融業,誰還願意搞實體經濟?
而且,金融行業喫人脈和資源,窮人家的孩子分數再高也別輕易報金融。
這個行業的“資源型”特徵,讓它成了特權的聚集地。
這幾年,金融領域的反腐尤爲突出,大案窩案一個接一個,像“逃逸式辭職”這種新玩意兒,就是集中在金融領域爆發。
所以,中央紀委去年的文章就強調,要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緻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
這話說得夠明白了,金融業不能再這麼高人一等了。
現在,國家就是要通過降薪、反腐,讓金融業迴歸本位,老老實實服務實體經濟。
未來幾年,銀行業的分化會更加明顯。
懂科技、會風控的人才可能還會漲薪,但傳統信貸條線的高管們,恐怕要繼續勒緊褲腰帶了。
曾經的金飯碗正在褪色,“金融精英”這個詞,可能慢慢就不會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