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最近強硬表態,哈馬斯的覆滅指日可待。內塔尼亞胡在一場公開活動中表示,以色列在談判當中,絕不會屈從於哈馬斯。如果哈馬斯以爲,以色列的談判可以讓自己的投降附加很多條件的話,那麼他們就大錯特錯。他說以色列將實現所有戰爭目標,確保所有被扣押的人質獲救。而且在談到敘利亞局勢的時候,他確保跟以色列接壤的、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以南靠邊界的地區會沒有武器,並保護德魯茲人。

也就是說,以色列不僅在加沙地帶和黎巴嫩南部,取得了進展,未來還很有可能把敘利亞南部,靠近以色列區域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雖然說它直接控制該地區的可能性不大。如今我們看,以色列在過去兩年內,在地區戰略層次層面上獲得了空前進展,我們就不說了。除了憑自己的力量,確實打不動伊朗,佔優但不能顛覆伊朗,不能幹掉伊朗,除此之外,以色列打遍了周邊幾乎所有國家。
那麼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了,哈馬斯是必須要完蛋的,哈馬斯是必須要退出加沙的。最近特朗普對哈馬斯的表態,跟以色列的態度,形成了一個遙相呼應的策略。也就說什麼意思?哈馬斯要麼解散,要麼就是被殲滅,總之加沙地區不允許哈馬斯存在。
這個東西是加沙人民的福音,我們看到,哈馬斯自2007年以來,把加沙地帶變成了一個恐怖主義的集中營。如今加沙地帶有5萬多名平民死亡,這既是以色列無差別打擊擴大戰爭的結果,也是哈馬斯經營加沙的根本原因造成,哈馬斯也應當爲5萬平民的死亡負有重大責任。

如今以色列打遍了周邊之後,再向敘利亞南部進展。有人把阿拉伯世界過去的慘敗,歸咎於他不團結,這個就是你把因果顛倒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我們不能說所有阿拉伯國家,都那麼一致團結,但是前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多數國家是團結的。
敘利亞、埃及、黎巴嫩、約旦、沙特,很多國家一致對以色列。什麼叫不團結?這些主要阿拉伯國家都聯合起來了,硬是打不過以色列,怎麼叫阿拉伯國家不團結?團結也打不過以色列,這是他們分化的重要的因素。
諸葛亮北伐後來引發了分歧,主戰派的姜維,投降派的譙周之類的,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打不過之後產生了分歧,不是說你有了分歧所以纔打不過,這個邏輯你要弄明白。諸葛亮北伐如果勝利,那蜀漢內部也不會有投降派,他勝利了我投降什麼?諸葛亮北伐沒能成功,他產生了主戰派和投降派的一個分歧。
阿拉伯從第一次到第四次中東戰爭,團結起來也沒有打得過以色列,何況那時候還有蘇聯支持。在蘇聯支持的情況下,多數阿拉伯國家,還是能夠做到基本團結的,也沒打得過以色列,從1970年代末開始才逐漸的走向分離。你要明白這個因素是什麼,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這是我們說的第一點。

第二點,給阿拉伯國家世界支個招,強硬是不能幹倒以色列的。以色列是喫軟不喫硬,你硬,我比你更硬,你搞極端主義,我搞國家極端主義。我爲了消滅哈馬斯,我把200萬加沙人折騰一個遍。你搞極端主義,我比你更極端,咱看誰極端。
他跟北朝鮮差不多。北朝鮮是:你美國強硬,我比你超強硬。我們說過,北朝鮮之所以強硬,他是光腳光腚不怕穿鞋。就是說有些國家的強硬是自己有實力,比方說以色列,他對哈馬斯是有實力;有些國家的強硬,是因爲他光腳,好比北朝鮮,他沒什麼可失去的,所以他強硬,強硬的邏輯不一樣。以色列就是喫軟不喫硬,你極端,我給你搞國家極端主義。你敢襲擊我人質,我把你加沙200萬人折騰一遍,你看誰強硬。
阿拉伯國家的優勢在哪?它在於能源和市場,阿拉伯國家如果能夠團結一致發展經濟,採取溫和式的策略,採取一個現代化的路徑,拼能源拼市場,那你想,以色列怎麼能拼得過他?以色列才七八百萬人,中東地區的穆斯林接近10個億。以色列沒有任何能源,中東地區出口了全球40%以上的油氣資源。阿拉伯國家的優勢在於能源,在於市場;以色列的優勢在於戰爭,在於戰鬥。
阿拉伯的優勢在於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去開發自己的市場潛力,利用自己的油氣資源,去影響國際政治。這個是阿拉伯國家未來之路,強硬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