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羅夫溺水後,普京的沉默出人意料,俄羅斯確認下個行動目標?

由 陳彬在歐洲 發佈於 熱點

'25-07-27

普京與卡德羅夫的關係,至少在鏡頭面前的關係可以親如一家人,在衝突動盪的三年中,兩人關係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親密”。然而,面對卡德羅夫突然溺水的消息,克宮以及普京本人反應卻有些沉默得出人意料。難不成,俄羅斯已經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規劃?

據環球網援引多家外媒報道稱,車臣地區領導人卡德羅夫在土耳其休假時突發溺水,送醫後並無生命危險,而截至發文時,車臣與莫斯科方面都未作出回應。

熟悉普京的人,也一定熟悉卡德羅夫。

自車臣戰爭結束後,卡德羅夫就成爲普京在該地區的話事人,而爲表明對普京的忠心耿耿,卡德羅夫基本上是該做到的地方都做了表現。可這番“示好”並沒有讓所有俄羅斯人都感到滿意,有一部分指責的聲音認爲卡德羅夫只是“忠於”普京,而非忠於俄羅斯。

雖說眼前的情況就是普京等同於俄羅斯,可普京畢竟年事已高,若車臣有二心,還需早做準備,這種危機感反作用迫使卡德羅夫更加激進的表達忠心。

如果說在烏克蘭戰爭中,誰的調門最高,那麼除了要時刻動用核武威脅西方的梅德韋傑夫之外,就要數卡德羅夫了。

這兩人的數次發言都有極強的政治色彩,梅德韋傑夫之前任總統時,倡導俄羅斯“全盤西化”,搞得民怨沸騰。如果不是普京再次出山,穩操大局,難免俄羅斯不會再次被肢解。當然,向西方靠近的指示或許也與藏在暗處的普京有所聯繫,而背鍋的人是梅德韋傑夫。

因此,梅德韋傑夫不得不在這一節骨眼上,表現出與北約勢不兩立的狀態,恨不得要同歸於盡,才能洗脫自己被西方“腐化”的嫌疑。

同樣的道理,放在卡德羅夫身上也是一樣的,車臣對俄羅斯的文化認同度並不算高,但對卡德羅夫本人卻有着極強的個人英雄主義崇拜。

那麼卡德羅夫對普京的臣服,也是某種表現俄羅斯國家一統的象徵。

卡德羅夫在烏克蘭戰爭中,頻繁喊出要攻入基輔,“活捉澤連斯基”的口號,還表示普京的所指之處,就是車臣部隊的前進方向。可實際上,車臣武裝數次被媒體曝出只是執行一些低烈度的“警察”任務,那些身材壯碩的大鬍子們看起來,有些徒有其表。

反倒是卡德羅夫本人與瓦格納首領普里戈任有些扯不清的關係,即便當初“兵變”橫空出世後,兩人迅速劃清界限,但也難逃一部分連帶責任。

針對卡德羅夫溺水一事,普京現在還未表態可能是靜觀其變,但要是一直不表態,就說明出問題了。普京無法一直執掌俄羅斯,現在的烏克蘭戰爭、調整國內發展重心的“東昇西降”以及軍隊改革,都是在爲繼任者留下寶貴的“政治遺產”。

俄羅斯的下個行動目標,無力再對外開疆拓土,對內部的改革進程纔是迫在眉睫的關鍵,而任何擋在這一歷史進程前的人,不管是誰,都將被普京清理。

無論這人是卡德羅夫,還是紹伊古,結局都不可能有額外的饒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