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國軍隊更是人民子弟兵,中國軍隊98載向強進發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於 熱點

'25-08-02

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我們黨領導的這支英雄部隊在革命性鍛造中浴火重生,在歷史性重塑中強筋壯骨,在迎接風險挑戰中向強進發。98載崢嶸歲月,中國軍隊守護的是什麼?又是如何守護的?這個建軍節,戰士們是如何度過的呢?

近日我國華東、華北、東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多地河流水位上漲,出現內澇險情。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緊急投入防汛搶險救災。

是戰場“神器”更是“救援神器”

主持人 勞春燕:人民軍隊搶險救災不光有勇氣和毅力,更有精良的裝備和過硬的技術。比如工程兵使用的重型機械化橋。還有哪些戰場“神器”也可以用作“救援神器”?

軍事專家 魏東旭:在戰場上一些保障類的裝備在救災過程中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兵部隊的重型機械化的橋樑非常重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原本就是工兵部隊的戰鬥任務,面對複雜的災情,這種戰鬥任務就轉化爲了救災任務。

主持人 勞春燕:這些重型裝備是如何實現從戰場到救災一線的無縫連接的?

軍事專家 魏東旭:在部隊進行訓練和裝備建設的過程當中,就考慮到了作戰和救災兩方面的需求,所以很多的裝備是具有通用屬性的。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也會針對搶險救災可能會遇到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主持人 勞春燕:在救災的第一線,仍然少不了勇敢的逆行者,仍然是要發揮好人民子弟兵的主觀能動性!

軍事專家 魏東旭:人民子弟兵在救災的過程當中確實是最可愛的人!有的時候,道路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打通,尤其是在山區氣象條件比較複雜的情況下,這時候要進行急行軍,急行軍的過程當中本身面臨很大的風險,有時候走的路是懸崖峭壁。人民子弟兵就是憑藉兩條腿和時間賽跑、和死亡賽跑,要用最短的時間進入到最困難最有挑戰的受災比較嚴重的區域。很多受災羣衆看到人民子弟兵心裏一塊石頭就落了地,在災情面前,人民子弟兵就是災區羣衆的希望。

建軍節是節日更是備戰日

7月31日,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的中方參演部隊,抵達俄羅斯。簡單修整後,中俄兩國海軍將於8月上旬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海空域舉行“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雙方將開展援潛救生、聯合反潛、防空反導、對海作戰等課目的演練。聯演結束後,雙方部分參演兵力將赴太平洋相關海域組織第6次海上聯合巡航。

此前,另一場聚焦陸地協同的跨國聯訓剛剛結束。7月21日至30日,中越“攜手同行-2025”陸軍聯合訓練在廣西某基地舉行。聯訓以“中越陸軍邊境地區聯合執勤訓練”爲主題,圍繞聯合偵察、聯合打擊、聯合救援、聯合保障4個方面開展混編聯訓,這是中越雙方首次開展陸軍聯訓。

202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的第98個年頭,中國軍隊以開放的姿態,先後參加了:

  • “和平-2025”多國海上聯合演習;
  • 中伊俄“安全紐帶-2025”聯合演習;
  • 中泰“藍色突擊-2025”海軍聯訓;
  • 中埃“文明之鷹-2025”空軍聯訓;
  • “中新合作-2025”海上聯演;
  • 中柬“金龍-2025”聯合演習;

人民軍隊以“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姿態,在八一建軍節之際向祖國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戰鬥力答卷”。

主持人 勞春燕:第11次中俄“海上聯合-2025”有什麼新的特點?

軍事專家 魏東旭:今年的聯合演習,中方參演兵力當中有一個新面孔就是西湖船。西湖船是新設計的綜合救援船。它和一般的軍用船隻不太一樣,主要是針對海上船隻或者潛艇進行救援,它有一個大型的直升機起降平臺在前甲板,這在軍用艦艇的設計構型當中是比較少見的。西湖船在船體後部有大型的起重機,還有針對潛艇進行救援的特種設備,比如說潛水中,甚至包括有人操作的這種小型的救援潛艇,它是可以和潛艇的艙門和艙口進行對接的。利用這種小型的救援艇,可以把出現故障的潛艇的艇員轉運出來。所以我猜測,在今年演習和訓練的過程當中,針對潛艇進行救援,應該是中俄兩國海軍參演兵力進行演練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課目。

主持人 勞春燕:剛剛結束的中越“攜手同行-2025”陸軍聯合訓練,是中越雙方首次開展陸軍聯訓,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軍事專家 魏東旭:中越兩國陸軍進行聯合訓練,叫“攜手同行”,這說明中越兩軍、中越兩國陸軍是要交朋友的,通過在訓練場上進行這種聯合訓練,可以增進友誼,增進互信。那麼對於邊境安全的維護和邊境地區的穩定,可以起到一種正向的推動作用。而且我們注意到,在訓練場上相互之間的透明度非常高。比如參演的一些越南陸軍的官兵,之前沒有接觸過小型無人機。中國陸軍參演的士兵就手把手地去教同行夥伴,讓他們瞭解到具有新技術新特點的小型無人機,究竟是如何和陸軍的這種日常任務進行結合的。這也可以看出雙方互信的增進,以及雙方的這種友誼是在不斷地深化。

主持人 勞春燕:對於中國軍隊自身而言,與他國進行各類演訓活動能獲得哪些提升?

軍事專家 魏東旭:首先,這種演習和訓練的環境是非常多元化的,那麼如何在複雜陌生的環境下能夠發揮戰鬥力?有些時候確實是要向外國同行去學習,而且雙方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不一樣,兩支裝備不同、訓練和作戰方式有一定差異性的軍隊如何聯合執行任務?所以這就是聯演聯訓活動非常重要的意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