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派出核潛艇後,普京態度變了:願意和烏談判,但不是現在

由 劉覽勳鑑 發佈於 熱點

'25-08-02

梅德韋傑夫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只不過日常口嗨一下,怎麼就惹上了特朗普這個大麻煩。普京藉機表態,願意和烏談判,給局勢降降溫,同時,也做好了另一手準備。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梅德韋傑夫這個熱愛伏特加,滿嘴跑火車的俄前總統,在過去3年裏,不止一次向以美國代表的西方國家發出過核威脅。眼見特朗普將限定俄烏停火期限從50天壓縮至10天的要求,慣例向特朗普發出嘲諷,順帶提及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死亡之手”自動核反擊系統。

然而沒想到,梅德韋傑夫一句口嗨,會被特朗普認定是俄羅斯對美國的“核威脅”。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面對梅德韋傑夫的挑釁,自然不能熟視無睹。當即表態,基於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的威脅,我已部署兩艘核潛艇到相應地區,以防這種威脅成爲現實。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兩艘核潛艇已經逼近俄羅斯領海,就目前美國現役潛艇推測,可能是洛杉磯級核潛艇或者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對俄羅斯而言,威脅有,但沒那麼大。

其實這也是特朗普用來試探普京的手段而已。

前段時間特朗普發出的“最後通牒”中,如果俄烏沒有在規定期限內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採取針對性措施,包括給烏克蘭提供新型防空武器、加大對俄製裁、對與俄進行貿易的國家加徵“二級關稅”。

這些措施聽起來頗有一股氣勢,但實際上,對俄羅斯而言無異於清風拂面,沒什麼感覺。從俄烏衝突爆發後,美西方國家,已經對俄羅斯進行至少十幾輪的制裁,2024年美俄貿易僅有34億美元。

至於援助烏克蘭武器,對俄羅斯來說也不過早就發生過的事情。在這場戰爭中,烏克蘭早就全面北約化,俄羅斯也不是沒打過。

能夠對俄羅斯造成影響的僅有“二級關稅”措施,但效果微乎其微。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因俄烏戰爭爆發,所缺失的歐洲市場,已被亞太地區填補。特朗普的制裁宣言,已經無法對俄羅斯造成實際意義上的威脅。

默默喫癟並不是特朗普的風格,爲了踐行自己的“贏”學之路,派兩艘核潛艇去“極限施壓”,倒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佈後,普京也在與白俄羅斯總統卡申科會面時公開表態,願意和烏克蘭進行談判,但不是現在,需要一個時機,俄羅斯願意等。普京在特朗普派出兩艘核潛艇的情況下,表示願意談判,有媒體將其解讀爲普京向特朗普示弱,但實則不然。

雖然普京的這番表態,多少都有給特朗普降降溫的意思。但這並不代表普京會因制裁措施,向特朗普低頭。

在與白俄總統會面前一天,普京宣佈俄最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彈道導彈量產型已完成生產交付,並將部署在白俄羅斯。

普京既秀了肌肉,又給了特朗普面子,給本來劍拔弩張的局勢降降溫。其實這也是普京對特朗普的試探,遞出的臺階。

俄烏戰爭打了三年,俄羅斯已經喫下不少好處,但同時消耗也十分巨大。據英國情報機構數據顯示,俄羅斯軍隊陣亡人數超50萬,這導致原本就十分緊迫的人口問題更加突出。

在經濟上,俄羅斯國內的經濟雖然靠亞洲市場維持平穩,甚至有所增加,但主要依靠的是軍工生產拉動,民生領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這也是俄羅斯願意與烏克蘭談判的原因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儘快結束俄烏衝突,消化已經拿到手的好處,纔是普京的上上策。但這並不代表普京是迫於特朗普的“施壓”,才願意和烏方談判。恰恰相反,這代表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已經完全不會受制於人,擁有完全的自主,打或停都在普京一念之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