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宇航局(NASA)7 月15日的最新觀測顯示,太陽東北邊緣出現一道裂縫,長度達 40 萬公里,深度約2萬公里。裂縫中不斷傾瀉的日珥物質形成了一條灰色孤帶,並且向外噴射着等離子體和磁場。有人會問,現在地球這麼熱,是不是和這有關?畢竟太陽都“裂開”了。

這種看似恐怖的"裂縫"其實是太陽活動的正常表現。太陽作爲一顆持續進行核聚變的等離子體球,其表面本就充滿動態變化:黑子羣如同恆星"雀斑"週期性出現,日珥像燃燒的拱門不時騰起,而耀斑爆發則像宇宙級的閃光燈。
這種現象並非首次出現,大約11年就會出現一次。早在 2013 年時,NASA 就曾公佈過太陽表面出現裂縫的消息,而且比這次的規模更大,長度超過了70萬公里。
40萬公里,已經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3倍,但對太陽來說,這只是一次小小的能量釋放,沒必要大驚小怪。

看到太陽出現這麼大的裂口,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地球會不會變得更熱?畢竟太陽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連它都“裂開”了,地球肯定得遭殃。
但實際上,說它是今年高溫的 “罪魁禍首”,還真有點冤枉它了。在太陽 11 年的活動週期裏,總輻射量的變化其實非常小,還不到 0.1%,紫外線輻射的增幅也僅僅在 1- 2% 之間。
這點能量變化,對於龐大的地球氣候系統而言,就像往大海里滴了一滴水,幾乎掀不起什麼波瀾。

相比之下,今年我國多地頻繁出現 40℃的高溫天氣,背後的主要推手是穩定控制着中低緯度地區的副熱帶高壓。在副高的掌控下,空氣下沉增溫,天空晴朗少雲,太陽輻射毫無遮擋地烘烤着大地,讓氣溫一路飆升。
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8月18日)只有30天,比往年還少了10天,但卻感覺比往年更熱。科學界給出的解釋是:人類的活動已經讓地球氣候進入了“人類世”,高溫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和太陽的“裂開”無關。
但說一個切身感受到的變化,供大家參考。本人位於北緯30度附近,夏至日之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逐漸遠離北迴歸線,在早晨,陽光是不會從北邊的窗戶照進來的。

因爲北緯30度屬於北迴歸線以北的地區,全年太陽始終在南方天空,正午時最接近正南,因此太陽的方位角不會超過正南,即不會出現在北方天空,也就不可能從北邊的窗戶照進來了。
但今年老夫卻發現早上七點多,陽光就從北邊的窗戶照進來了大約五六十公分。
於是我又測了一下房間的方位,發現不存在夾角,是正北方向,對面也沒有建築物反射,甚至從房間裏就能直接看到太陽。這個現象讓人疑惑,難道地球的軌道發生了變化?到北迴歸線後沒有向南?才導致現在越來越熱,畢竟連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都不知不覺當中向北移了。

也許天氣越來越熱,真的和人類的活動關係不大,就算有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真正的原因,還是天體運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