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俄羅斯蘇-57和蘇-75難產,俄媒稱可能購買中國的殲-35

由 高峯軍事觀察 發佈於 軍事

'25-07-20

#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近期關於俄羅斯最後一艘國產航母“庫茲涅佐夫號”放棄維修升級徹底退役的討論,形成了很多延伸話題。俄羅斯網民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落寞下場倍感唏噓,並感嘆“時代變了”!曾經與美國比肩的海軍裝備大國,現在連一艘航母都保不住了,而且未來航母計劃(10萬噸級核動力)至今還停留在紙面上。相對應的是,中國在短短10年多時間裏就擁有了三艘航母。

俄羅斯蘇-57

俄羅斯軍事博主稱,俄軍在海空裝備發展領域的步伐,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同行。目前,中國人不但成功自主研發製造了兩款第五代戰鬥機(殲-20和殲-35),還率先研發出兩款第六代戰鬥機,首次領先美國。2025下半年可能服役的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福建艦”,將同時搭載中國國產殲-15T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和第五代殲-35彈射起飛艦載戰鬥機。

俄羅斯蘇-75展示模型


相比較而言,即便“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不退役,完成技術升級後也沒有成熟的艦載戰鬥機可用。唯一可用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現在連印度空軍都嫌棄。俄羅斯軍工曾有兩個選項,一個是發展蘇-57的海軍型號,但是蘇-57空軍型號從技術定型到量產一波三折,好不容易纔生產了10幾架。當前想再進一步擴展海軍艦載機型號,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第二個選項是,被寄予厚望的海空通用型號蘇-75“將殺”五代戰鬥機。蘇-75五代戰鬥機發展初衷是比照美國F-35戰鬥機,一機兩型,同時是發展出空軍和海軍應用型號。可惜,雷聲大雨點小,俄羅斯蘇-75通用型五代戰鬥機,至今連一架原型機都還沒有造出來。外界分析稱,受俄烏衝突影響,俄軍事航空企業從技術研發到資金預算,都必須優先保障戰爭需求。現在,無論是蘇-57,還是蘇-75全都“難產”。

殲-35雙機編隊飛行


7月19日,“國際防務分析”報道,根據俄羅斯媒體透露的消息稱,俄羅斯有可能購買中國的殲-35隱形戰鬥機。個人認爲,俄羅斯海空軍短期內購買殲-35的可能性很低,畢竟俄羅斯的蘇-57已經算是一款發展成熟的第五代戰鬥機。如果俄羅斯有購買殲-35戰鬥機的預算,還不如全部投給其國產蘇-57戰鬥機的量產計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