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難得邀請中國聯手,中美代表坐身後,看着泰柬領導人當面聊

由 阿爾法軍事 發佈於 軍事

'25-07-28

中美難得聯手,要把泰柬衝突安排得明明白白,兩國不能再這麼打下去了。現場畫面顯示,中美代表分別坐在泰柬雙方的身後,看着兩國開始談判。

(中美難得聯手,泰柬兩國要儘快停火)


7月27日晚,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宣佈,28日當天,他將率團前往馬來西亞,與泰方就衝突進行討論。

洪瑪奈在帖子中還一一列出了有關的參與方,由馬來西亞主辦、美國協助、中國參與。

正是這一句話,很快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兩天前,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上宣佈,分別與泰柬兩國領導人進行通話,並威脅泰柬兩國,如果不立即結束邊境衝突,就不會與雙方達成貿易協議。

當前柬埔寨和泰國一樣,都面臨着美國36%的關稅;

而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宣佈,泰柬兩國將前往馬來西亞談判,屆時美國國務院官員也會在現場協助雙方談判。

顯然在美國的敘事中,是他們促使了泰柬兩國的談判,同時還在主導着談判。

然而實際上不只有美國協助,還有中國參與,而且根據洪瑪奈的說法,該建議由特朗普提出,泰柬雙方已經同意。

這就很微妙了,特朗普竟然會要求中方與美方一起調停泰柬衝突,這是什麼情況?

(特朗普主動邀請中國一起調停泰柬)


顯然特朗普心裏很清楚,東南亞的事如果沒有中方參與,單憑美國也很難勸得動泰柬兩國。

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而這一地位還保持了16年的時間;

同時,中國對柬埔寨、對泰國的影響力深遠,中國和柬埔寨是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雙方在經濟、軍事上的合作都很密切;

中國和泰國的關係也是如此,雙方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中國遊客每年都爲泰國旅遊業作出巨大貢獻。

包括在此次衝突中,泰國官方在衝突進入了第四天後,突然將泰柬發生衝突的原因歸咎於泰方打擊電詐產業,才導致了柬埔寨的不滿。

其實泰國這一說辭,就是爲了迎合中方打擊電詐產業的心理,想要爭取中國的支持,跟美國可沒有半毛錢關係。

所以雖說泰柬談判是特朗普提出的建議,但實際上調停泰柬衝突的,還是中方在發揮作用,美國只是個來打醬油的。

在洪瑪奈的說法裏,中方是參與,而美方則是協助,這其實也已經暗示了中美在泰柬談判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

回看特朗普政府的說法,顯然也是爲了在中方調停了泰柬兩國後,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將其作爲特朗普的又一次“勝利”,並非真心爲了泰柬好。

當然了,就算我們知道特朗普政府打得什麼算盤,但既然泰柬雙方已經同意了由中方來主導談判進程,我們自然也不會拒絕。

(泰柬領導人都親自出席談判)


畢竟作爲泰柬兩國的友好鄰國,我們也不希望看到泰柬兩國這麼大打出手。

泰柬衝突已經進入第五天,造成了三位數的人員傷亡,還導致兩國邊境居民流離失所,打亂他們的正常生活節奏。

同時,這還會干擾兩國的經濟發展、破壞東盟內部的團結,進而影響我們在東南亞的佈局。

所以這場衝突不能再繼續延續下去,乃至是升級規模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還是中美兩國難得一起調停一場衝突,這實際上也證明了,美國肯定了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同時也承認了自己有的事確實辦不到,還得藉助中國的幫助。

中美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個國家,共同參與調停地區局部衝突,也是兩國在維護全球安全和穩定的一次最新嘗試。

如果這個頭開得好,說不定接下來中美雙方還會在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當中繼續合作。

調停泰柬衝突,意外成爲中美在局部衝突問題上的一次“合作試水”。

(中方代表坐在靠近泰方一側)


儘管美方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想要藉機彰顯存在感,但我們從大局出發,着眼於地區的和平穩定,也願意親自下場。

這場罕見的“共同調停”實驗,或許爲全球熱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畢竟,在俄烏問題、巴以衝突等更復雜的地緣政治問題上,單靠任何一方都難以真正破局。

若美國能放下零和博弈思維,將此次臨時協作轉化爲機制化溝通,不僅能爲動盪地區注入穩定性,更能爲中美關係摸索出一條“競合共存”的新路徑。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美國必須放下“獨攬功勞”的執念。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