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E“再敗一城”,美洲小國也不買了?至於原因:確實很無語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7-29

“埃及空軍急需補充戰機,殲-10CE原本板上釘釘,誰知韓國FA-50半路殺出,一口氣撬走100架訂單!”​​ 這消息讓軍事圈炸了鍋。

埃及國防部早前還熱情考察殲-10CE,轉眼間卻和韓國簽了協議——先買36架FA-50,後續還要本土化生產,總量直奔三位數。

​​殲-10CE又一次在國際競標中鎩羽而歸,連南美的巴西也打起退堂鼓​​。表面看是價格和性能的較量,可翻開底牌,全是地緣政治的明槍暗箭。

埃及訂單的“神轉折”

埃及空軍裝備堪稱“萬國博覽會”:美製F-16、法制陣風、俄製米格-29擠滿機庫。但問題也扎眼——歐美賣給埃及的戰機全被“閹割”性能,F-16的超視距空戰能力硬生生卡在50公里,中距導彈成了擺設。埃及急需能打能扛又實惠的新戰機,殲-10CE本是最優解。

​​可韓國FA-50斜刺裏殺出,憑兩點絕殺:​​

​​70%零部件與埃及現有F-16通用​​,後勤維護成本驟降,對軍費喫緊的埃及簡直是救命稻草;

韓國答應技術轉讓,幫埃及本土建廠生產,既壓成本又賺就業,政治經濟雙贏。

反觀殲-10CE,中國雖願意提供生產線,但埃及空軍體系已深度西化。單獨爲中式戰機重建後勤鏈?成本高到埃及望而卻步。更扎心的是,​​FA-50能掛美製AIM-120導彈​​,埃及只需解決彈藥來源,立刻戰力升級;若選殲-10CE配套的霹靂-15E,美國“長臂管轄”隨時可能掐斷供應。

巴西談判的“啞火”

美洲戰場上,殲-10CE同樣舉步維艱。巴西空軍面臨戰力斷層,急需填補輕型攻擊機和戰鬥機之間的空白。中國拋出橄欖枝:捐贈幾架殲-10CE試用,還打包技術支持和聯合生產方案。可巴西政府猶豫了——​​財政緊張只是擋箭牌,真正的雷埋在政治深水區​​。

中國談判條件裏藏着一項關鍵訴求:​​進入巴西西北部的阿爾坎塔拉發射中心​​。這基地距離赤道僅220公里,火箭發射節省燃料30%,全球獨此一家。但此地牽動美國敏感神經——美巴傳統盟友關係下,巴西若向中國開放戰略要地,等同於挑戰區域安全框架。巴西政府不得不掂量:幾架戰機的交易,值得賭上地緣平衡嗎?

體系兼容的“死循環”

殲-10CE性能真不如人?實戰數據啪啪打臉。2025年5月克什米爾空戰,巴基斯坦駕駛殲-10CE對陣印度陣風、蘇-30MKI,打出​​6:0的碾壓戰績​​,霹靂-15E導彈160公里外精準狙殺目標。可戰場勝利不等於市場勝利。

​​全球多數國家空軍困在“體系依賴”中:​​

泰國考察殲-10CE後轉身買瑞典“鷹獅”,只因本國後勤網圍繞歐美標準搭建;

中東土豪國雖眼饞殲-10CE的性價比(單價4000萬美元僅爲陣風1/3),但美國在當地駐軍5萬、基地60餘個,沙特、阿聯酋掏錢前得先看華盛頓臉色。

中國軍售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雖贏得道義,卻難敵歐美“套餐誘惑”。​​美國賣F-16附贈培訓、聯合演習甚至政治庇護​​,法國陣風出口捆綁歐盟市場準入。殲-10CE光有性能單打獨鬥?客戶算算隱性成本,心裏那桿秤就歪了。

破局之路的“明與暗”

希望的火苗並未熄滅。2025年殲-10CE出口突然爆發:埃及2月簽下40架訂單,巴基斯坦追加50架,中東、非洲、南美十餘國排隊考察。​​轉折點正是那場震撼全球的6:0空戰​​——實戰表現撕碎了“中國武器不如西方”的標籤。

更深的變革在體系輸出。​​中國不再只賣單品,而是打包“中式作戰生態”​​:埃及引進殲-10CE時同步採購紅旗-9BE防空系統,構建區域防空網;巴基斯坦將殲-10CE與翼龍無人機、預警機數據鏈融合,打出一套“空天組合拳”。甚至發動機瓶頸也在突破,國產太行WS-10G推力躍升至16噸,可靠性經實戰檢驗。

餘味

國際軍售市場從來不是單純的商場,而是大國博弈的棋盤。一架戰機背後,拖着地緣站隊、體系重構、政治妥協的千斤重擔。殲-10CE的坎坷出口路,恰似中國高端裝備闖世界的縮影——​​用性能撕開一道縫,靠體系撐開一片天​​。

埃及百架訂單的流失,巴西談判的僵持,是教訓也是鏡鑑。當沙特、伊朗、哥倫比亞的採購意向書雪片般飛來,當霹靂-15E的尾焰劃過克什米爾天空,中式武器的破局時刻,或許已在路上。畢竟戰場勝負,纔是軍火最好的廣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