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人關心,卻覺得沒人懂?抑鬱讓人困在孤獨的殼裏

由 精神科王永龍醫生 發佈於 心理

'25-07-23

  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懂得。對於一些深陷抑鬱的人來說,即便身邊有人關心,他們卻依舊感覺自己被困在孤獨的殼裏,彷彿無人能觸及內心的真實世界。這種矛盾的感受,是抑鬱帶來的一種獨特困境。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究爲何抑鬱會讓人產生這樣的體驗。

一、孤獨的殼:抑鬱者的內心世界

  抑鬱如同一片陰霾,不僅籠罩着患者的情緒,還在他們與外界之間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牆。儘管周圍不乏親朋好友的關心,但他們內心卻覺得無人能真正走進自己的世界。

  比如曉妍,她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很關心她,時常詢問她的狀況,給予她幫助。然而,曉妍卻總覺得自己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即便大家圍在身邊噓寒問暖,她仍覺得沒人能真正理解她內心的痛苦和掙扎。她常常獨自發呆,覺得自己像是生活在一個透明的罩子裏,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卻無法與他人建立真正的連接。

二、爲何關心無法驅散孤獨

  1.認知偏差的阻礙

  抑鬱會導致患者出現認知偏差,對周圍的關心產生誤解。他們可能會覺得他人的關心只是表面的形式,並非真正理解自己的內心。曉妍可能會想,家人和朋友只是按照常理詢問她,並沒有真正體會到她內心的煎熬,這種認知偏差讓她無法感受到關心背後的真摯情感,從而依然覺得孤獨。

  2.自我封閉的心理

  抑鬱患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他們害怕將真實的自己展現給他人,擔心不被接受或被評判。因此,即便有人主動關心,他們也難以敞開心扉,分享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曉妍可能擔心自己的負面情緒會給身邊的人帶來負擔,或者害怕別人知道她的脆弱後會看不起她,所以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使得他人的關心無法真正抵達內心。

  3.情緒隔離的影響

  抑鬱帶來的強烈負面情緒,如悲傷、絕望等,像一層厚厚的屏障,將患者與外界隔離開來。這些情緒過於濃烈,讓患者覺得他人無法感同身受。曉妍深陷在自己的抑鬱情緒中,覺得身邊的人都生活在陽光裏,無法理解她所處的黑暗世界,即便對方努力靠近,她仍覺得彼此之間存在着無法跨越的鴻溝。

三、曉妍的掙扎與突破

  曉妍意識到自己被困在孤獨的殼裏,這種狀態讓她痛苦不堪,她決定努力突破。她首先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在諮詢過程中,曉妍逐漸學會識別自己的認知偏差,明白自己對他人關心的誤解。心理諮詢師引導她從不同角度看待家人和朋友的關心,讓她意識到那些看似平常的問候和幫助背後,其實蘊含着深深的愛意。

  曉妍開始嘗試打破自我封閉。她鼓起勇氣,向一位最信任的朋友傾訴自己內心的痛苦。當她終於說出那些壓抑已久的話語時,朋友給予了她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僅耐心傾聽,還表示願意陪她一起面對。這次傾訴讓曉妍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溫暖,也讓她明白,打開心扉是擺脫孤獨的第一步。

  同時,曉妍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藥物治療,藥物幫助她緩解了部分抑鬱症狀,使她的情緒不再那麼濃烈和難以控制。隨着情緒的逐漸穩定,她發現自己與外界的隔離感也在減輕,能夠更清晰地感受到身邊人的關心,並且嘗試與他人建立更深入的連接。

四、打破孤獨:走出抑鬱的殼

  1.尋求專業支持

  如果感覺自己被困在孤獨中,且這種狀態與抑鬱情緒相關,及時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或醫生的幫助至關重要。他們可以通過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幫助患者識別並糾正認知偏差,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緩解抑鬱症狀,打破孤獨的困境。

  2.勇敢傾訴心聲

  嘗試向身邊信任的人傾訴自己的內心感受,如家人、朋友或同事。不要害怕被拒絕或不被理解,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傾訴不僅能釋放內心的壓力,還可能獲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讓自己感受到與外界的連接。可以從與最親近、最信任的人開始,逐漸擴大傾訴的範圍。

  3.積極參與社交

  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與他人的互動可以打破自我封閉的狀態,讓患者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可以先從一些小型、輕鬆的聚會開始,逐漸適應與他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減少孤獨感。

  4.自我關懷與調整

  學會自我關懷,接受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不要對自己過於苛刻,嘗試做一些讓自己開心、放鬆的事情,如聽音樂、閱讀、散步等。同時,調整自己的認知,努力看到身邊的美好和他人的善意,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逐漸走出孤獨的殼。

  明明有人關心,卻仍覺得沒人懂,這是抑鬱患者孤獨的無奈。曉妍通過努力,逐步打破孤獨,走向溫暖。相信大家對抑鬱帶來的孤獨有了更深理解,你身邊若有類似經歷的人,你是如何幫助他們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讓我們一起爲更多人驅散孤獨,擁抱理解與溫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