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們見識過了家電企業造車、航空公司造車、自媒體造車……反正各行各業似乎有了錢都想去造車,這其中有的存活下來,有的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如今,以貨運平臺起家的貨拉拉,竟然也邁入汽車賽道了。

近日,貨拉拉旗下汽車科技品牌“貨拉拉多拉”宣佈首款專屬貨車“多拉大面”正式上市,價格還不貴,起售價只要7.68萬元。
不過與傳統意義上的,自己找資質、建廠房的造車模式不同,“多拉大面”是由長安跨越根據貨拉拉的需求深度定製,通過貨拉拉的渠道進行銷售,有點類似於曾經滴滴與比亞迪合作的比亞迪D1網約車的模式。

而作爲國內專業貨運平臺的定製車型,“多拉大面”確實很懂貨運行業痛點,在產品優勢上有着很強的針對性:寬大貨箱、大開度貨艙門、三座設計、12個捆紮環等設計保障了貨物裝載性。而2C超充電池保證了車輛的補能效率,簡單來說就是“多拉快跑”。
另外針對貨拉拉平臺司機,選擇“多拉大面”還能獲得平臺減傭等政策傾斜,對於司機來說能夠增加不少收入,可以說是對用戶心理拿捏的非常精準了。

不得不說,相比現在市面上各種湧入汽車賽道的造車新勢力們,貨拉拉的這種模式起碼看起來要靠譜很多。作爲貨運平臺,貨拉拉手握着流量的入口與銷售渠道,如果能通過深度定製的模式,將生產企業和客戶需求連接在一起,沒準真能實現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