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領導力,開會的時候就知道了

由 canoe舟舟 發佈於 職場

'25-07-24

一個人有沒有領導力,其實開一次會就知道了。

別等他升職、帶團隊、發號施令—— 只要你見過他主持一次會議、發一次言、推一次項目,你大概就能判斷出:

這個人,是做執行的料,還是能帶人的人。

爲什麼這麼說?我們一個一個拆



一、決策能力:不開天窗、定得了事,纔是領導力的底色

有沒有見過這種人主持會議:

  • 拉了一堆人進來,坐了1小時,不說重點;
  • 一堆意見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沒人拍板;
  • 明明要決策的事,結果開完會議:啥都沒定。

這不是開會,是浪費所有人的時間。

真正有領導力的人,開會從來不是“討論”,而是“推進”

  • 先講清背景,把大家拉到同一節奏;
  • 然後點人發言,但會明確“你說這個是爲了定什麼”;
  • 最後拍板定方向,或者清晰列出待補充信息,安排誰跟進。

決策力 = 能讓一羣人有結論、能走下一步的能力。



二、溝通能力:能把話說清楚的人,才值得被跟

你看有些人開會,說話邏輯繞來繞去,聽五分鐘都不知道重點; 有些人發言,信息量大但沒人聽懂,反而讓人更困惑。

開會,不是你顯擺內容能力的時候, 而是你能不能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組織一羣人一起動起來。

領導力從不是“會講”,而是:

  • 把複雜的事講簡單;
  • 把模糊的事說清楚;
  • 把下一步指令講具體。

溝通能力 = 讓大家都對齊的能力,而不是你一個人說爽。



三、對人的理解:看得見誰在發光,也看得見誰在掉隊

有些人開會時只盯事,不看人:

  • 誰沒聽懂他不管;
  • 誰冷場尷尬他當沒看見;
  • 誰插話、誰掉隊、誰情緒不對,他全忽略。

但有領導力的人,在會議裏一定有一種氣場:全局感知、細節落地。

比如:

  • 發現某人一直沒說話,會問:“你怎麼看?”
  • 某個新同事剛進組,講不清楚,會接話給臺階;
  • 情緒緊張時,主動打個緩,給團隊鬆鬆弦。

領導力從不是壓迫,而是“照顧能動性”的智慧。



四、主動性與責任感:看他怎麼安排後續,才知道能不能跟

一個最顯而易見的判斷方式:會議結束,他有沒有明確安排後續?

有些人會:

  • 總結今天誰說了什麼;
  • 提煉核心結論、未決問題;
  • 明確:誰做什麼、截止時間、補充信息如何跟進。

而有些人,一拍屁股走人:“今天就這樣哈”,就沒然後了。

後續全靠別人補鍋、跟進、問他下文。他是會議主持,不是項目負責人。

真正有領導力的人,永遠是“結果閉環者”,而不是“氣氛帶動者”。



五、適應性與靈活性:會控場、能接話、抗打又接地氣

開會永遠不可能全順利:時間不夠、內容偏題、爭執升溫、臨時掉鏈子……

這時候能看出誰是真“臨場高手”。

真正有領導力的人,不慌:

  • 偏題了會及時拉回來,說:“這個先放下,我們聚焦在……”
  • 時間不夠,會優先確定“最關鍵的結論”;
  • 矛盾衝突激化,會緩和氣氛:“我理解你的點,我們拆開來看……”

他不是完美無瑕的控制者,而是具備在混亂中維持秩序的“靈活性”

適應性強的人,才能讓人放心把複雜項目交給他帶。



別再把“領導力”想成升職之後纔要有的東西。

你開會的樣子,就是你未來帶團隊的樣子。

所以想打磨領導力,不如先從下一次會議開始練:

  • 不繞彎,說清結論
  • 會聽人話,也能總結重點
  • 把未完成的事變成責任人和截止時間
  • 控好節奏,不裝專家
  • 對人有感知,對話有推動

哪怕你現在只是小透明,也別怕練“領導力”太早。

等你升上去了,才知道:原來你一直在“會里”練功,難怪升得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