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在短劇崛起、渠道分化的市場週期裏,年輕演員的出道路徑正在重寫:有些人從選秀、綜藝走來,有些靠自媒體內容積累熱度,也有人在短劇舞臺上重新積累經驗,再返回長劇賽道或者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海西傳媒是最早一批將藝人孵化機制與市場生態深度綁定的經紀公司之一,近年來在院校合作、自制劇綜、達人篩選等多個維度形成閉環路徑。公司不僅是劇綜生產方,也承擔着藝人生態管理的中樞角色。
作爲海西傳媒集團副董事長、藝人業務的主要負責人,蔡俊濤考慮的經紀業務核心職責是“如何與藝人一起成長一起度過週期”。在他看來,好演員不能只靠“抓住機會”,而應擁有“自我理解與職業意識”,而公司能做的,是建立一套從通識培養到路徑分化的訓練機制,讓演員在起步時就具備長期發展的底層邏輯。

海西傳媒集團副董事長蔡俊濤
娛樂資本論:海西傳媒選擇簽約藝人的渠道有哪些?
蔡俊濤:我們會去各大院校挑一些有專業表演能力的學生,比如我們與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聯合成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每個季度都會去選一些不錯的學生,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會通過自己長期出品製作的綜藝去進行選擇。比如,去年我們出品的運動少年勵志成長類綜藝《我的主場》,我們簽約了一批籃球少年。在選擇時科班背景並非硬性要求,我們更看重他們對於行業的熱忱與綜合潛力。接下來海西會啓動全新的音綜《你要開麥嗎?》,同時,我們將重點挖掘具備紮實功底的潛力歌手,通過節目實現藝術突破。
娛樂資本論:你們對藝人有哪些素質上的要求?
蔡俊濤:首先,我們看中的是他們是不是真心熱愛這個行業。具體到規劃上,比如遇到特別愛拍戲的苗子,那我們在做後期規劃的時候側重點就會不同,這種雙向選擇的默契,比單方面努力重要多了。其次,我們還是希望藝人的綜合能力實力比較強,因爲我自己就是藝術院校出身,先學聲樂唱歌,後來又去拍戲做主持,我覺得藝術是相通的,我並不覺得拍戲就不能唱歌了,比如我們公司的劉璇老師,從體操奧運冠軍到影視演員的跨界經歷,恰恰印證了藝術與體育的相通性——她在平衡木上練就的專注力與表現力,同樣轉化爲影視創作中的感染力。這種跨領域的綜合素質,正是我們希望藝人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我們會觀察他們是否有事業心。很多成長型藝人,一是看他們在沒工作的時候是否自覺充電,比如利用空閒時間健身、學外語或者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二是面對機會時的態度,像新人演員主動跑上百個劇組試戲,這種積累到一定量級自然會質變。其實行業裏很多黑馬都是這麼熬出來的,這種內驅力比任何包裝都管用。

海西傳媒集團旗下藝人龔俊
娛樂資本論:海西傳媒會根據經紀業務的市場發展做哪些變化?
蔡俊濤:今年是海西傳媒成立的第十四個年頭,最初只有一名藝人,到後來洽談了Tvb藝人的合作,再慢慢擴大藝人版圖。海西傳媒逐步從一家經紀公司發展到了孵化劇綜項目與藝人互相賦能的綜合性公司。現在的海西傳媒一方面是生產項目,另一方面是通過項目選出新人爲行業輸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接下來通過《種地吧》這個項目,我們還會繼續輻射國家大力提倡的文旅內容,深耕“文旅+”業務。
娛樂資本論:項目和藝人之間是如何賦能的?
蔡俊濤:海西傳媒早期以綜藝製作爲主,我們會根據項目內容來綜合性的選角,不僅有成熟藝人,也會把機會給到新人。用不同的項目給藝人提供更多展示的平臺。希望和我們簽約的藝人,都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待播劇《走馬上任》
劇集方面,我們有非常大體量的項目,比如將要播出的趙本山、王小利等主演的民國喜劇《走馬上任》。同時我們也會做一些小體量的微短劇,爲新人搭建平臺。這種大小項目互補的模式,既保證內容矩陣的多樣性,也可以實現項目與藝人的反哺。Casting業務是因爲我們有了自制劇綜,所以要發掘新人。以前我們也會外聘Casting團隊,但後來我發現我們影視製作是具有長期持續性的,所以選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後來就孵化了自己的Casting團隊,持續在做藝人儲備,一旦有新項目啓動時,可以快速調配,立刻就能選出人來。
海西傳媒至今圍繞經紀業務爲主,雖然發展到了劇綜製作、周邊衍生,但總的來說海西是一家以經紀爲核心的綜合性傳媒公司。
娛樂資本論:培養藝人的模式有哪些?
蔡俊濤:在藝人模式上,我們堅持"年輕化+專業化"雙軌並行:發掘培養00後、05後新生代藝人。包括十個勤天,正是通過這種"從0到1"的培育模式,逐步成長爲兼具專業實力與行業影響力的藝人。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籤一些有過經驗的藝人,比如十個勤天裏的蔣敦豪,他之前的身份是《中國新歌聲》的冠軍,但現在很多人通過《種地吧》又認識了他,知道他原來唱歌唱的很好。再比如今年的李藝彤,她本是偶像出身,藉助《乘風2025》讓觀衆重新認識她的多維特質,後續也會爲她的發展做好規劃。我們都是按照綜合能力的方式來培養藝人,然後按照藝人個人的實際情況突出他某一個方面的技能。

海西傳媒集團旗下藝人十個勤天
娛樂資本論:有一些現在可能沒那麼紅的藝人,如何給他們發展空間?
蔡俊濤:現在市場環境變化下,影視劇項目有所減少。我們就會引導像是35歲上下的藝人去拍一些中劇、短劇。其實年齡如果能再大一點可能都不缺工作機會,很多電視劇裏需要這類成熟的角色。反而是正值青壯年的藝人,合適的角色比較有限,是需要針對引導的。
我認爲現在的中劇、短劇發展是像早期網劇的發展過程,一開始存在市場認知偏差,但現在已經變成主流賽道了。我自己也做過橫屏短劇和豎屏短劇,我一直堅持精品化路線,打造正能量作品。近期,我們在貴州完成了NBA定製的快手精品豎屏短劇的拍攝,這部劇的主演是海西傳媒旗下藝人劉海寬、史芮伊以及一些具備籃球特長的新生代藝人。
我們特別關注藝人天賦與項目特性的匹配度,針對旗下已經在海西傳媒出品的運動少年勵志成長類《我的主場》中有一定曝光的擅長籃球的年輕藝人,我們也是特意去挖掘合適他們的項目,孩子們在球場上已有紮實基礎,我們索性將這份運動技能融合進影視作品中,通過定製短劇讓他們在熟悉領域發光。通過綜藝曝光,再依託題材相近的影視項目完成職業突破,既避免了藝人強行跨界的違和感,又強化了獨特標籤,實現藝人自然有效的孵化。
娛樂資本論:藝人不會抗拒短劇嗎?
蔡俊濤:我們公司現在有100多位藝人,我們也大致都瞭解過,基本沒有抗拒拍短劇的藝人,除非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的話其實都是能接受的。
新籤的00後、05後,我覺得他們不管項目大小,首先要先動起來。大劇如果能出演一個角色也可以,小劇可以去演男一號,短劇對新人是很好的機會,多練幾部也能練出表演能力,前提是要拍精品短劇。

海西傳媒旗下藝人鄧孝慈主演中劇《風滿樓》
我們有一位藝人叫鄧孝慈,前段時間拍了兩部中劇,一部是跟何藍逗合作的《風滿樓》,一部是和《家裏家外》的女主孫藝燃合作《掌上齊眉》,等劇的產業成熟之後,機會就更多了。
娛樂資本論:除了影視劇的機會,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蔡俊濤:其實海西傳媒是一個平臺,是大家的公司。在這裏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長空間。比如,我們的製片人,如果要落地一個項目,我們從前期資源整合、劇本孵化到資金配置或者是劇本開發。我們都會去支持,讓大夥兒能安心把精力放在創作上,讓每個好項目都能順順當當落地。

綜藝《繃不住了啦》
我們有一個綜藝節目叫《繃不住了啦》,優酷和抖音雙平臺播出,我們的藝人宋木子、大鎖、合文俊、李飛,他們都自己參與寫劇本,他們自己願意當編劇,有的也想轉爲導演,我覺得很好,你有這種想法我們就一起去努力。如果藝人想做製作我也會支持,因爲我自己就是藝人轉型,我覺得我們不要去規定別人的人生。
娛樂資本論:在藝人團隊的配置方面是如何的?
蔡俊濤:團隊人員配置分佈均勻,每位藝人都有專屬的經紀人、執行經紀和宣傳。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安排,既保證業務不掉鏈子,又讓每個環節都有人盯着,大夥兒幹活心裏也踏實。我們的宣傳和傳統經紀公司不太一樣,藝人團隊的經紀人是固定。但到宣傳層面就是由宣傳中臺的負責人宣傳總監來統一調配。比如有大項目需要全平臺推廣,中臺立馬能抽調五六個人組成專班配合。這樣的架構,可以保障宣傳中臺有充足的人員,也可以讓藝人得到精準服務,又能把資源用到刀刃上。
娛樂資本論:如何保持藝人團隊的工作人員和藝人同頻成長?
蔡俊濤:我們的工作人員與各大平臺都保持深度聯動,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都搭建了常態化溝通渠道。上個季度小紅書團隊來到海西傳媒,對我們工作人員做了定製化培訓。從平臺算法到內容趨勢,都進行深度學習。這樣的賦能模式也讓我們的團隊始終站在行業前沿。現在每個崗位都養成了定期和平臺交流的習慣,資源整合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