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不知不知覺三伏天距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對於人們來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爲炎熱的時間段,也是最難熬的。因爲三伏天不僅溫度高,同時雨水頻繁,這就造成了溼熱的天氣,人們也常常用“桑拿天”來形容它。

今年三伏不一般,11年一遇
三伏不是每一年都有嗎?爲啥說是今年的三伏不一般呢?而且還是11年一遇。首先咱們先看看三伏是怎麼算的,老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2025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7月20日,從這天開始就正式入伏了,到了8月18號就初伏了,算一算時間剛好是30天。

往年的三伏都是超長版40天,今年三伏整整縮短了10天時間,要知道30天三伏可以不多見,僅有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這6個年份的三伏天爲30天,算一下今年距離最近的2014年也有是11年時間了。
之所以會出現30天的三伏,主要是因爲庚日,從夏至(6月21日)到立秋(8月7日)之間僅有4個庚日(6月30日、7月10日、7月20日、7月30日),因此中伏僅持續10天(7月30日-8月8日),三伏總時長壓縮至30天。

7月20日至7月29日爲初伏,總共有十天。
7月30日至8月8日,爲中伏十天。
8月9號至8月18日,爲末伏也就是十天
那麼今年三伏到底熱不熱
關於三伏天大家最關心的就是熱不熱,記得之前有一年的三伏特別涼快,空調都很少開。所以今年三伏熱不熱就成了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其實對於三伏是否悶熱,民諺早有預示。

晚入伏
老話說“早入伏涼颼颼,晚入伏熱死牛”,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20日,也就是農曆六月二十六,屬於近10年最晚的入伏時間,按照民諺意思,今年三伏天一定非常的炎熱。而且今年的三伏還疊加了“秋包伏”,所以說是雙重加熱。

雙春夾一閏
民諺常說“雙春夾一閏,火爐不用問”,今年是雙春年,而且還有一個閏六月,夏季時段被“拉長”,太陽直射北半球的時間更久,地面吸收的熱量累積更多,易形成持續高溫。雙春年可能伴隨副熱帶高壓位置異常。例如,若雨帶因副高偏北而滯留北方,南方降雨減少,晴熱天氣增多,加劇高溫。
所以按照民諺所述,今年的三伏天可能比較炎熱,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不過民諺往往只是一種預示,並不能代表實際氣溫,所以大家隨時觀察天氣預報,做好及時的應對方案!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餚,爲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早媽美食,每天都會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贊,轉發關注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