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南人的“長期主義”:不上市,卻把工業電源做成全國第一

由 家常菜日記 發佈於 美食

'25-07-05

在工業電源領域,廣州金昇陽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尹向陽,作爲一位湖南人,以“長期主義”爲指引,不上市卻把工業電源做成全國第一,書寫了一段傳奇故事。

創業初心與起步艱難

1995年,畢業於哈工大的尹向陽來到廣州,在一家外資電源企業做到製造部經理。但他在與客戶交流中發現產品小缺陷問題,向上司提改進建議卻遭傲慢拒絕。1998年,不服輸的他創立金昇陽科技。沒有融資和背景,他從微功率電源做起,自制迴流焊接工藝,廠房簡陋、流程粗糙,卻憑藉解決“別人不願解決的問題”的產品設計,讓市場一度供不應求。

應對模仿與質量危機

好產品總會被模仿,金昇陽微功率電源成功後,市場出現低價競品。尹向陽憑藉紮實技術,認爲別人抄不了技術更新速度,選擇持續創新。然而,2003年前後,企業經歷產品失效率大幅上升的質量危機,客戶退貨、訂單取消,走到生死邊緣。

這次危機讓尹向陽意識到,企業要靠“體系化、可控”的穩定能力。於是,他花300萬請諮詢機構引入產品可靠性管理體系,砸下5000萬、用7年時間建立起七大可靠性平臺。如今,金昇陽研發中心規模達700 +人,自有實驗室獲國際檢測機構認證,累計在質量系統投入超5000萬元,成爲衆多頭部企業長期合作方。

人才培養與技術傳承

在人才培養上,金昇陽建立“工業電源人才訓練營”。從高層到技術人才都要完成“能力進階課程”和畢業答辯,結業時尹向陽親自帶隊爬白雲山。在工業電源領域,很多企業的技術骨幹或創始人都從金昇陽“畢業”,即便有人帶着技術出去,尹向陽也不擔心,因爲新一代產品的技術難以被模仿。

戰略佈局與管理創新

2008年南方雪災,讓尹向陽心繫家鄉。2011年,在湖南“迎老鄉、建家鄉”行動中,他決定將製造中心搬回懷化,儘管這一決定在公司內部引發激烈爭議。他認爲懷化是“空白”,要自己搭建系統。金昇陽內部搭建“電源人才黃埔軍校”,大規模引進應屆生,實行“雙軌制培養”,還把廣州工程師送往懷化,實行“師徒制” + “協同帶教”。

面對人才流失問題,他投入重金建立先進視頻會議系統,實現廣州和懷化兩地管理思維、工作方法同步,讓“懷化執行、廣州思維”成爲可能。同時,他對廠房硬件要求嚴格,確保員工工作舒適。十多年過去,這一戰略佈局開始顯現回報,懷化當地高校與企業共建實訓課程,園區升級爲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堅持“長期主義”拒絕資本裹挾

在發展策略上,金昇陽採取“技術創新 + 財務保守”組合策略。研發上敢砸錢投入,保證技術獨立性;財務上保守,不搞高負債和快速融資,避免被資本裹挾。2024年企業遭遇海外挑戰、市場受限、銀行收緊合作時,這種財務保守策略讓金昇陽保持“淡定”。尹向陽認爲上市是把企業當豬養,不上市是當兒子養,他不想被資本左右,只想老老實實做好企業。

尹向陽的“長期主義”體現在恆溫恆溼的懷化智能製造工廠、七年打磨的產品可靠性體系以及行業口碑中的“工業電源黃埔軍校”。他如同典型的“工程師派企業家”,做企業像畫電路圖,追求路徑清晰、系統穩定、誤差可控。他不談遠方,每一步都腳踏實地,這樣的人和企業或許不會迅速爆紅,但必將走得更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