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人造米流入市場,成本只要幾毛錢?提醒:4種大米,千萬別喫

由 早媽美食 發佈於 美食

'25-07-04

每次逛超市的時候,總忍不住會買幾盒自熱米飯,不是因爲它多麼的好喫,主要是簡單方便,而且口味還多樣,什麼香菇雞肉,牛腩土豆,酸辣雞胗等等,平時懶的做飯的時候,泡上一盒,還是挺省事的。

但是每次喫的時候總覺得這裏面的大米和我們平時喫的米飯不一樣,不僅缺少米香味道,口感也差別很大,總是在懷疑這裏面的大米是真的嗎?畢竟這些年總是流傳所謂的“假大米”。

隨後我也查詢了一下,這種米並不是假大米,而是所謂的真大米改造品,主要成分仍是天然大米(如粳米、秈米等),並非塑料或人造化學物。

其製作流程爲:

粉碎:將天然大米研磨成米粉;

混合:加入水、食用澱粉(玉米澱粉、魔芋粉等)及少量食品添加劑(如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氫鈣);

重塑成型:高溫高壓擠壓成米粒形狀,再經拋光處理。

這種重組大米口感不如真大米,而且B族維生素也會流失,而且由於重組後澱粉結構變化導致人體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升糖指數也要高很多。

重組大米安全性沒有問題,但長期喫營養價值不如真大米,但是你別以爲沒有假大米,以下這4種大米纔是真的假,製造成本只有幾毛錢,很多人還經常喫。

第一種:香味特別濃的“香精米”

超市裏標註“泰香米”、“巴西香米”等高端品種,開袋就香氣撲鼻的,八成添加了人工香精。天然香米只有淡淡清香,煮熟後纔會自然散發米香。

長期食用含香精的大米會擾亂脾胃運化,《黃帝內經》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很多人失眠、口苦、食慾紊亂,可能正是這類“加料”食物惹的禍。

第二種:顏色特別白的“美容米”

許多人誤以爲米越白越乾淨,其實恰恰相反。一些商販爲了賣相好,使用礦物油拋光大米,甚至添加漂白劑25。這類米表面光亮,摸着滑膩,淘洗時水會泛油花。

過度拋光使大米丟失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米皮層。《飲膳正要》指出:“谷之精華在糙,過工則失其性。”長期喫這種米容易導致便祕、上火,那層蠟質還可能妨礙消化吸收。

第三種:價格異常便宜的低價米

市場上1元多一斤的“實惠米”,看似粒粒飽滿,實則多是人造米、再生米和陳米的混合品。再生米是將發黴變質的舊米,通過漂白劑、香精、拋光劑處理後重新包裝出售的劣質米。

這類米營養價值嚴重流失,可能殘留有害物質。孩子長期食用,可能導致缺鐵、缺鋅,影響生長髮育和注意力集中。

第四種:存放不當黃變米

有些商家的大米可能因爲存放不當,顏色看起來發黃,他們爲了挽回損失,就謊稱這種大米是特殊的品種,其實這是大米受潮後產生的黃麴黴菌!黴變米喫下肚,輕則腹脹腹瀉,重則傷肝損腎,關鍵它還是致癌物質,所以不管家裏的大米還是買的大米,如果是這種黃變米,那就趕緊扔掉吧!

四招辨別好米壞米

面對魚龍混雜的大米市場,學會辨別方法至關重要:

一看外形:正常大米一頭尖一頭圓,尖頭是胚芽位置;人造米兩頭都圓,缺少自然特徵。好米應有輕微腹白,但腹白過大說明米質差;米粒出現橫裂紋的“爆腰米”外爛裏生,營養價值低。

二試手感:抓一把米,乾爽不粘手爲好。人造米質地堅硬不易捏碎;天然米脆性明顯,稍用力就能捏碎。若米粒異常光滑,可能是過度拋光;正常米表面有細微凹凸感。

三聞氣味:將少量米放入杯中,倒入60℃左右熱水,蓋蓋3-5分鐘後聞氣味。新鮮大米有自然清香;如有油膩感、黴味或刺鼻香味,說明已被污染或添加了不該有的東西。

四看包裝首選袋裝米,其全塑封裝能防潮防菌,比散裝米更衛生。認準國家標準GB/T1354-2018,這代表大米的品質和衛生符合國家要求。

一碗好飯,關乎一家健康。當我們認真觀察碗中的米粒時,那些異常潔白、香氣刺鼻或價格低得不合常理的大米,都值得我們警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