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養老錢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6月24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本次重點審計了25省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4.14萬億元,竟發現各類問題金額601.61億元,其中414.08億元被擠佔挪用或騙取套取。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每一個都和我們息息相關。

養老錢被挪用,影響養老金髮放
在審計中發現,13省將406.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等,挪用於“三保”支出、償還政府債務等。養老金本是用於保障老年人的養老生活,專款專用才能確保養老保險體系的穩定運行。但在一些資金緊張地區,這樣的挪用行爲使得養老金髮放面臨壓力。
衆多老年人依靠養老金維持生活,挪用資金導致他們的合法權益受損。而且,資金被挪作他用,會使養老金無法按照既定流程正常流轉,進而引發資金鍊緊張。這不僅會影響當前老年人的生活,還可能讓參保者對養老保險制度產生信任危機,擔心自己未來的養老保障無法兌現。

中介違規操作,破壞參保秩序
從2009年至2024年,16省90家中介通過僞造勞動合同、仲裁書等方式,幫助2萬多名條件不符人員違規參保。以哈爾濱市阿城區一中介爲例,2019年以來,該中介長期向4名公職人員行賄,在材料審覈、勞動仲裁等環節造假,至少爲不符合條件的271人違規辦理參保,預計形成基金支出損失1.15億元,而該中介至少獲利400萬元。
中介爲了一己私利與公職人員勾結,嚴重破壞了參保的公正性。這使得真正需要保障的人羣可能無法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導致養老保險資源分配不均衡。長此以往,會擾亂整個養老保險市場的秩序,讓參保環境變得污濁不堪。

職工騙保,損害公共利益
在25省,有2.83萬名職工通過提供虛假病歷或篡改檔案提前退休等方式,違規領取養老待遇5.19億元。比如山西蒲縣疾控中心一職工,人事檔案有14處塗改,“1歲工作、22歲退休”仍層層過審後“退休”,一邊領取養老金累計69萬元,一邊又在新單位工作取酬。
這種行爲嚴重損害了公共利益,是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公然挑戰。每一筆違規領取的養老金,都是從本應分配給真正需要的老年人手中拿走的,這會加劇養老金的缺口,影響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上述大規模的違規案例,還有像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八寶鎮冰溝村原村委委員馬玉良這樣的基層違規事件。2021年至2024年,他收取32位村民養老保險費共計2.9萬元,未及時上繳村民養老保險賬戶,用於個人開支,還誤繳、錯繳多人養老保險費。
這些養老錢被“動手腳”的案例,涉及面廣、金額巨大,無論是對當前的老年人,還是對正在參保的我們,都有着深遠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養老生活努力參保繳費,這些違規行爲卻讓我們的養老保障面臨風險。相關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和懲處力度,確保養老錢的安全,讓每一個參保者都能安心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