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飛抵北美后,美上預測最壞情況成真,美媒:中國人還會常來

由 家常菜日記 發佈於 美食

'25-07-31

在當地時間7月24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全美熱議。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發佈通報,稱有2架中國的轟 - 6轟炸機以及2架俄羅斯的圖 - 95轟炸機進入了美國在阿拉斯加的防空識別區。這一事件意義重大,因爲這是中國轟炸機首次逼近美國本土。

此前,美國上將或許曾對類似情況有過預測,而此次中國轟炸機飛抵北美,似乎讓其預測的最壞情況成真。轟 - 6具備核打擊能力,此次行動給美國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解放軍也能夠抵近美國本土,進行“自由巡邏”。

從技術層面來看,以轟 - 6的航程,並不能從中國直接飛到白令海峽,且日本自衛隊也未發現轟 - 6穿過日本海的情況。因此推測,這次中俄轟炸機的聯合編隊飛行,很可能是轟 - 6先飛到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補給和維護後,再與圖 - 95一起飛往阿拉斯加附近空域。而且,轟炸機的行動通常需要其他軍機護航和支援,考慮到這次戰略巡航距離中國很遠,大概率是俄羅斯空天軍出動了護航戰機,這足以說明中俄軍事協作水平很高。

NORAD的通報中雖未寫明2架轟 - 6的具體型號,但大概率是轟 - 6K或轟 - 6J,這兩款轟炸機都能掛載“長劍 - 20”空射型遠程巡航導彈,射程最大可達到2500公里左右。這意味着,這次轟 - 6進入美國的防空識別區,已經將美國本土納入遠程打擊範圍。並且,近些年關於轟 - 6J疑似掛載高超音速導彈的照片多次流出,使得該轟炸機的打擊範圍進一步擴大,若在美國本土附近實施導彈打擊,能夠覆蓋大半個北美。

面對這一情況,美媒發出“中國人以後還會常來”的言論。從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美國長期以來在全球各地進行軍事活動,包括在中國周邊頻繁開展所謂的“自由航行”等行動,對中國的安全利益造成一定影響。而此次中國轟炸機飛抵北美,是一種戰略層面的回應,展示了中國軍事力量的遠程投送能力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

未來,隨着中國軍事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戰略需求的變化,中國軍隊在國際空域進行合理的戰略巡航等活動可能會更加常態化。這不僅是中國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也是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大國實力和擔當的體現。同時,這也提醒美國等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應該尊重他國主權和利益,避免採取單方面的軍事挑釁行爲,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無獨有偶,美媒《國家利益》在報道此事時,也是平鋪直敘單純敘述了事發經過,並未提及任何於美軍有利的情況。畢竟,在美國一貫鼓吹的“霸權主義”價值觀下,轟炸機飛到他國家門口,這就是展現實力、向他國施壓,旨在凸顯自身在政治姿態上佔據上風的一種軍事行爲。

現在,中俄聯合戰略巡航飛到了美國家門口,這當然會讓一貫奉行“霸權主義”價值觀和“美式雙標”,只准我施壓欺負別人、別人不能施壓欺負到我頭上來的一票美國媒體,感到難以接受和無從下手。

Scroll to Top